《桃源》
桃花深处蜜蜂喧,山近前峰鸡犬村。 若有胡麻泛流水,武夷转作武陵源。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象。首句“桃花深处蜜蜂喧”,通过“桃花”这一意象,引入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色。而“蜜蜂喧”则表现了蜜蜂忙碌的景象,借此烘托出春天的热闹与活力。
次句“山近前峰鸡犬村”,通过“山近前峰”描述了地理环境,即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而“鸡犬村”则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生活气息。
末两句“若有胡麻泛流水,武夷转作武陵源”,则通过假设和比喻,提升了诗的意境。“若有胡麻泛流水”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胡麻在流水中漂浮,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而“武夷转作武陵源”则将武夷山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强调了此地的优美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流畅的诗意和生动的意象,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
创作背景
刘子翚的《桃源》诗,创作背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充满了和平宁静、人民和睦相处的理想国度。刘子翚在阅读《桃花源记》后,深受启发,便创作了《桃源》一诗。
在刘子翚的诗中,他进一步描绘了桃源的美景,同时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借助陶渊明的桃花源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
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
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