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建康六感·梁》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
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
微圣常鲜终,抚岫三慨叹。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明睿智的君主因昏庸懦弱而失国的故事。诗人通过对比前人的英明与当下君主的昏庸,表现了拨乱致乱的主题。同时,诗人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的政治风气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 首句“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通过“英睿”与“昏懦”的对比,突显了君主的不同面貌和导致失国的原因。这种对比也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具体描绘了君主的昏庸行为和国家因此而产生的混乱局面。君主轻刑罚、厚爵位,导致臣子叛乱,聪明用尽于万机,精苦无助于宵旰。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国家的衰败和君主的无奈。 同时,诗人也通过凤冕、方袍、鸾旗等意象,描绘了君主的奢华生活和游乐场景。这种生活与国家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批判态度。 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自己的感慨。他指出,酒色覆盖商周,神仙荡涤秦汉,趋向灭亡的轨迹固然多样,但荒淫迷乱却是共同的贯穿。微小的圣贤常常鲜有善终,抚摸着山峰不禁三次慨叹。这些议论性的话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批判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君主昏庸导致国家失陷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建康六感·梁》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和刘子翚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建康(今南京)是宋朝的都城,而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重新立都于建康,这个时候的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刘子翚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借古讽今,通过咏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酒色 斯人 慨叹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 2
    [南北朝]
    夕鸟已西度。
    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
    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
    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
    分路一扬镳。
  • 3
    [明]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