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韵赋古松得青字》
风韵飕飕远更清,苍髯瘦甲耸亭亭。 连根欲斗岩峦力,一盖常涵雨露背。 曾映月明留鹤宿,近经雷霹带龙腥。 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以松树为描绘对象的诗,充满了对松树坚韧、傲立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叹和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首句“风韵飕飕远更清,苍髯瘦甲耸亭亭。”描绘了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苍老的树皮和坚硬的松针显得瘦削而坚韧。“耸亭亭”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松树高耸入云,傲立不屈的特性。
“连根欲斗岩峦力,一盖常涵雨露背。”这两句诗表达了松树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与山势抗衡的生命力,以及它常年经受雨露洗礼,背负着大自然的磨砺。
“曾映月明留鹤宿,近经雷霹带龙腥。”这两句诗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松树与自然界的互动,曾映着月光留宿仙鹤,又经历了雷电的洗礼,带有龙的腥味。
最后两句“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诗人以自身衰老的感慨结尾,表达了对松树长生不老、流溢生命活力的羡慕,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尽头的一种慰籍和向往。
整首诗以松树为载体,赞美了坚韧不屈、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衰老的感慨和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
创作背景
《分韵赋古松得青字》是宋代的文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他通过这首诗来描绘和赞美古老的松树。在创作中,刘子翚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自然景观的触发:刘子翚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古老的松树,被其坚韧、高大的形象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文情感的投射:松树历来被视为不屈不挠、傲骨铮铮的象征,刘子翚可能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达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3. 诗歌创作的交流:此诗题为“分韵赋古松得青字”,可能是一次诗人间的集会,各自分韵作诗,刘子翚分得“青”字,遂以此为题。
这些都是对创作背景的可能推测,具体的情况可能需要更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来确认。
相关诗词
-
集云一关,似乎等闲。
看时容易,透时即难。
森罗万象,从教侧目,三世诸佛,迥绝跻攀。
一径古松苔藓斑。
-
久闻人说黄山好,今日欣登始信峰。
列嶂有心争峻秀,古松无语兀龙钟。
置身霄汉星辰近,俯首尘寰烟雾封。
到此方知是云海,下藏幽壑几千重。
-
皇甫冉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