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道茔》

胡卿阑热曾鸟寺,刘叟荒凉似乌窠。
无客嘲雄知免矣,有僧谒愈欲如何。
真禅和子逢场少,会实封人说法多。
若见珍公烦问讯,天寒煨芋肯公麽。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僧人在荒凉冷落的寺庙中相遇的场景。首联“胡卿阑热曾鸟寺,刘叟荒凉似乌窠”中,通过“阑热”和“荒凉”两个形容词,刻画出了寺庙的破败荒凉,同时也暗示了两个僧人的孤独寂寞。颔联“无客嘲雄知免矣,有僧谒愈欲如何”中,通过“无客”和“有僧”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寺庙的冷清,同时也展现了僧人的禅定境界。 颈联“真禅和子逢场少,会实封人说法多”中,通过“逢场少”和“说法多”的对比,表现了僧人们不追求世俗繁华,而注重修行说法的禅心。尾联“若见珍公烦问讯,天寒煨芋肯公麽”则通过嘱托他人问候珍公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 整首诗意境清幽寂静,语言简练流畅,表现了僧人们的禅定生活和修行态度,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创作背景
**《送僧道茔》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南宋后期,政治腐败,国势衰微,民众生活困苦。同时,外族侵略频繁,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 刘克庄作为一位敏锐的诗人,深感时代的困苦和国家的危难。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在《送僧道茔》这首诗中,刘克庄通过描写与僧人的交往,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问讯 说法
相关诗词
  • 1
    [宋]
    昔闻僧道开,清净本求佛。
    谈经悟教藏,施药蠲众疾。
    临嶂起重阁,最上构禅室。
    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
    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屈。
    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
    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
    尘襟与羁帻,中坐怳已失。
    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
    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
  • 2
    [宋]
    蒙泉崇福僧道光,只有诗肠无酒肠。
    野鹤性情猿伴侣,啸吟风月独昂藏。
  • 3
    [宋]
    破林霜后月,烟景夜微茫。
    妙寄笔墨外,静涵山水光。
    古融韵可想,老隆意所将。
    惭我无琼琚,报以永不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