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王蠋》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悲愤和感慨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英雄牺牲的深沉思考。
首句“稷下空多士”借用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诸多学士议论纷纭,但可惜无人能真正为国分忧,担起国家重任。“谁为国重轻”一句,深深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担忧和无奈。
接着,“列城七十二”一句,诗人借古喻今,列举了历史上的七十二烈士,他们用生命捍卫国家,用生命捍卫信仰。“死者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悲痛和哀悼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沉郁,通过历史和现实的交融,诗人以深沉的悲慨和敬仰,表达了对英雄烈士的缅怀,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王蠋》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的《王蠋》这一首是以战国时期齐国壮士王蠋的事迹为背景创作的。王蠋在齐国被燕国攻陷的时候,坚守自己的节操,拒绝投降,最终自刎而死。刘克庄在诗中赞扬了王蠋的忠诚和刚毅,表达了对这种英勇精神的敬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克庄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外敌环伺、内乱不断的困境中,民族危机深重。刘克庄通过咏史,借助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呼吁人们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以上仅是一般情况,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