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歌二十首》
两峰云销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阴霾下的渔父生活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渔父的无奈。
首句“两峰云销几时开”描绘了山峰的云雾消散,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同时也暗示着战争的阴霾即将消散,和平的时期将会到来。然而,这个预期的美好与次句“昨夜京城战鼓哀”的残酷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则进一步描绘了渔父的生活。渔父以载歌载舞为生,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乐观和豁达。然而,随着战争的到来,他的生活被打破,满头白发的他见证了战争的残酷。这两句诗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残酷影响。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普通人的生活苦难。诗中的意象和比喻都富有深意,使人对战争和和平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朝廷的覆灭和汪元量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南宋朝廷的覆灭是整个时代背景。越州(今绍兴)是南宋朝廷的临时都城。当时,元军大举南下,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最终覆灭。这一历史事件对整个南宋社会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为汪元量的创作提供了历史背景和情感基调。
其次,汪元量个人的经历也是这组诗创作的重要背景。作为南宋遗民,汪元量亲身经历了亡国之痛,他的诗歌多抒发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越州歌二十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越州歌二十首》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朝廷的覆灭和汪元量个人的经历,这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