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
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 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半夜行动的旅人的经历,展现了旅途的艰险和生还的侥幸。整首诗充满了悬念和生动的故事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勇气和智慧的赞美。
首句“田文夜半至函关”立刻将读者带入了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这将是一次不寻常的旅程。田文在半夜时分抵达函关,这不仅展现了他的急切和决心,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困难和挑战。
次句“鸡未鸣时去路难”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紧张气氛。鸡未鸣时,天还未亮,这增加了旅途的艰险和不确定性。而“去路难”三个字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前方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两句“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则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升华。珠履客,这里指的是拥有智慧和勇气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勇气和智慧的赞美,也强调了生还的侥幸和困难。如果不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田文可能无法从艰险的秦地生还。
整首诗语言简练,结构紧凑,充满了悬念和生动的故事性。同时,它也深深地反映了作者对勇气、智慧和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
创作背景
汪元量的《函谷关》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灭亡和元兵的入侵有关。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汪元量作为一位爱国的诗人,对国家的危亡深感痛心。他的诗歌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展现了亡国的悲痛和人民的苦难。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具体来说,《函谷关》这首诗是以函谷关为背景,可能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忧虑和无奈。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是战国时秦国的东大门,也是历史上多次战役的发生地。汪元量通过描绘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翰林以谪流夜郎,我亦何为涉此境。
生平山水债未了,宦游直度桂州岭。
牂牁江绕古融城,拂拭冠缨照清影。
举头忽见真仙岩,盘空攫拿势驰骋。
天教刻削无遗巧,不知斤斧谁手秉。
吻如蚀月丑虾蟆,枵腹穹窿宽一顷。
尸居龙见柱下史,宴坐似说常清静。
贯空石涧飞惊湍,两岸峡束垂机穽。
兹晨邂逅得胜践,身到中间发深省。
青牛昔过函谷关,我陪五老曾造请。
依然一念浩劫初,堕在尘埃官独冷。
童儿徐甲今何所,朝从南箕暮东井。
当时与我极绸缪,默而祷之意相领
-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
-
四牡饬朱轩,侠气何翩翩。
夕骛邯郸道,朝驰函谷关。
千金饰冠剑,宝服芳且鲜。
徒御若云浮,周道直如弦。
堂中养死士,被服皆珠纨。
枥马厌粱肉,贝甲委如山。
片言倾五岳,万乘慕其贤。
诸侯奉白璧,为寿卮酒前。
合从连赵魏,驾毂出齐燕。
仗剑归质子,矫节夺兵权。
皦皦日中议,歃血重一言。
鸡鸣脱虎口,狗盗乃获全。
天地相荡蚀,四海如沸渊。
凭轼一抵掌,解纷谈笑间。
纵横负奇节,逸气盖八埏。
慨慷功名会,何言七尺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