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华佗》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上两位人物,文帝和曹瞒(曹操)的不同态度和评价。首句“古来神异少,天下妄庸多”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稀缺,而平庸之人居多的感叹。次句“文帝能全意,曹瞒竟杀佗”则通过对比文帝和曹瞒的行为,展现了作者对两位人物的评价。
文帝被描绘为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能够全心全意地待人处事,因此得到了作者的赞扬。而曹瞒则被批评为一位残忍无情之人,竟然杀害了神医华佗,行为不道德,因此受到了作者的谴责。
整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鲜明态度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道德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华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的《华佗》这一首是以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为题材创作的。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以医术高明而著称,被后人尊为“医圣”。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对华佗医术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刘克庄对华佗的敬仰和对医学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可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比如当时社会医疗水平的低下,或者人们对医学和医生的重视不足,刘克庄通过赞美华佗来表达对医学和医生的敬意和呼吁社会关注医学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医莫以人试,药能生死人。
十失为一次,望而知谓神。
尝闻秦医和,诊君知其臣。
岂无肘后方,埋没随埃尘。
韫师以愈疾,犹如臂屈伸。
华佗医之良,思邈医之真。
谁能不服药,一一如朱云。
斯堂名十全,全人亦全身。
方公谙药性,勇退盖此因。
金玉不足宝,人生系悲忻。
-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
神膏既傅之,顷刻活残朽。
昔闻今则信,绝伎世尝有。
堂堂颍川士,察脉极渊薮。
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
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
一言傥不合,万金莫可诱。
又复能赋诗,往往吹琼玖。
卷纸夸速成,语怪若神授。
名声动京洛,踪迹晦莨莠。
相逢但长啸,遇饮辄掩口。
独醒竟何如,无乃寡俗偶。
顾非避世翁,疑是壁中叟。
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