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港》
博徒无计解其纷,夜半鸣钲溃万军。 鲁港朔风掀恶浪,吴山寒日翳愁云。 周褒媚已终亡国,孟德斯孤忍负君。 大木已颠天柱折,钱塘江上雁成群。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非常深沉且充满历史感的诗,给人以一种悲壮、凄美的感觉。诗人似乎在通过这首诗讲述一段悲惨的历史事件,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沦亡或者一场大战的失败。
首联“博徒无计解其纷,夜半鸣钲溃万军。”描绘了博弈者无法解决纷争,夜半时分军号响起,万军崩溃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无常。
颔联“鲁港朔风掀恶浪,吴山寒日翳愁云。”则以鲁港的狂风和吴山的寒日作为比喻,进一步渲染了悲凉和惨淡的气氛,也暗示着国家的风雨飘摇。
颈联“周褒媚已终亡国,孟德斯孤忍负君。”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败亡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道义的高度期许。
尾联“大木已颠天柱折,钱塘江上雁成群。”以大树倾倒、天柱折断比喻国家的崩溃,而钱塘江上的雁群则象征着人民的流离失所,进一步强化了诗的悲壮气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悲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关切。
|
创作背景
《鲁港》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朝与元朝之间的战争,特别是鲁港之战。鲁港之战是宋朝与元朝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地点在今天的安徽芜湖附近。在这次战役中,宋朝军队大败,元朝军队乘胜追击,最终攻占了临安(今杭州),标志着宋朝的覆灭。
汪元量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见证了国家的沦亡。他的诗歌多纪国亡前后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民族情感。《鲁港》一诗,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场面和表达对国家沦亡的悲痛之情,展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相关诗词
-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人歌鬼哭都堪泪,木落江空正独吟。
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
-
宋祚移东南,会稽国内地。
白日照城郭,相君开甲第。
蜿蜒卧龙冈,高出列雉背。
审曲立万楹,增雄逾九陛。
飞栱凌丹霞,交疏激清吹。
上极高明居,下有幽深隧。
栖甲戒不虞,为计亦已至。
以此忠社稷,宁复忧陨坠。
扬扬昧所图,扰扰复多制。
崦嵫日西薄,祝栗风南厉。
鲁港十万师,闻钲一声溃。
木披本先蠹,堤坏川如沛。
诗人谨厉阶,人祸岂天意。
摩挲冈头石,零落重奎字。
山川一何悠,苍莽鸿飞外。
旧时贺老湖,酒船总堪系。
-
有客过东鲁。
自葛水、泛舟西下,帆开三楚。
万里湖光磨水镜,际五老、落星烟渚。
又飞过、二姑门户。
彭泽柳青新旧色,望九华、依约池阳路。
风雨庙,乌江羽。
蛾眉牛渚皆如故。
问缘何、鲁港汀洲,江声无语。
采石书生勋业在,吊锦袍、公子魂何处。
流恨下、秦淮商女。
多景楼头吟北固,笑平山堂里谁为主。
且烂饮,琼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