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夹漈草堂》

岭绝瀑源穷,曾于此筑宫。
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
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
高皇南渡始,却议及招弓。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废止的宫殿,借助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世事变迁和历史沧桑的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岭绝瀑源穷,曾于此筑宫”,描绘了宫殿所在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的繁华。岭绝、瀑源穷,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的险峻和独特,而“曾于此筑宫”则展现出这里曾经的辉煌。 颔联“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诗人通过“得知千载上”这个时间概念,展示了宫殿历史的悠久,而“因住万山中”则再次强调了这里的地理环境。 颈联“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通过对废弃的宫殿和遗失的书籍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苔荒尽”形象地描绘了废弃地的荒凉,“遗书电取空”则表达了历史的遗忘和文化的失落。 尾联“高皇南渡始,却议及招弓”,通过引用历史事件,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高皇南渡和招弓的议论,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废止的宫殿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历史沧桑和世事变迁的主题。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夹漈草堂》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夹漈草堂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有关。夹漈草堂是历史上一位著名学者的读书处,位于福建的深山中,环境幽静,景色优美。刘克庄在游览这个地方时,被这里的美景和历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作者对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以上仅是根据诗歌内容和刘克庄的文学风格推测的创作背景,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参考更多的历史文献和诗歌注解。
诗词关键字: 遗书 得知
相关诗词
  • 1
    [唐]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 2
    [唐]
    灵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
    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
    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
    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无喧。
    万壑应鸣磬,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
    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
    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
    忽然与霄汉,寥落空南轩。
  • 3
    [唐]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