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道中寄平远赵宣慰》
回雁峰前问讯,楚江几度兰香。 望美人兮何许,水云隔断潇湘。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优美而感伤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思念和无奈。
首先,从整体上看,诗的主题明确,聚焦在回雁峰前的美景以及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上。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美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
在词句运用方面,诗人选用了生动的描绘和贴切的比喻,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例如,“回雁峰前问讯”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回雁峰有了生命的气息,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而“楚江几度兰香”一句,则通过“兰香”这个意象,传达出楚江的美丽和神秘。
在韵律节奏方面,这首诗的韵律流畅,节奏鲜明。通过平仄、对仗等技巧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意境营造方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美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感伤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远方美人的思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美人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既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也有感人的情感力量。
|
创作背景
《衡山道中寄平远赵宣慰》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宋代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汪元量作为宋朝的遗臣,经历了宋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衡山道中的行程有关,可能是在旅途中寄给赵宣慰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事的不满。
要了解更详细的创作背景,需要进一步研究历史文献和诗歌的解读。
相关诗词
-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
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
艳艳春墀发花朵,寂寂春寒试灯火。
人日何人清夜沈,玉茗堂前风月可。
向昔登高平远间,满目沧浪无土山。
就中有人郑君美,学富文清幽意闲。
信美闲游动千里,如花揽结金陵子。
但闻春草为春生,几见情人为情死。
采葛成衣秋奈何,看朱成碧春又过。
冉香亭下神姑酒,忽忽江皋离恨多。
-
冻云压空雪欲作,野旷阴凝气萧索。
朔风一夜卷长林,万木离披尽摇落。
天连平远眼界宽,前山宛在空濛间。
溪头流水急如泻,日夕喷瀑声潺湲。
我尝经行出林际,望断孤村日将暮。
野乌啼饥那忍闻,瘦马经寒缩行步。
悄无人迹途路赊,此时宁不思还家。
人生慎勿事行迈,披图尚尔添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