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绵州》

绵州八月秋气深,芙蓉溪上花阴阴。
使君唤船复载酒,书生快意仍长吟。
击鼓吹笙欢客饮,脱巾露发看日沈。
归来不知其所往,但见月高松树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绵州的一个深秋日子里,诗人与友人欢饮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景以及诗人的快意人生。 首句“绵州八月秋气深,芙蓉溪上花阴阴。”描绘了秋天的绵州,气氛深沉,芙蓉溪上的花儿在阴凉的天气里显得更加娇艳。“秋气深”三字,将读者带入了深秋的意境,而“花阴阴”则衬托出芙蓉溪上的静谧与美丽。 接着,“使君唤船复载酒,书生快意仍长吟。”使君唤来船只,载上美酒,书生畅快淋漓地吟诵诗歌。这里的“快意”二字,将诗人的畅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击鼓吹笙欢客饮,脱巾露发看日沈。”欢饮之间,击鼓吹笙,热闹非凡。诗人脱去头巾,露出头发,看着夕阳沉沉地下山。这一描绘生动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 最后,“归来不知其所往,但见月高松树林。”诗人归来后,不知道何去何从,只见月亮高挂在松树林上空。这一结尾既带有一丝惆怅,又充满了宁静与美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欢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快意人生。同时,诗句流畅,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绵州》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汪元量是南宋末期的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他亲身经历了南宋的灭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朝廷的败落和国家的沦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绵州的秋景,表达了内心的忧郁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因此,《绵州》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历史、文化和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是汪元量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诗词关键字: 使君 鼓吹 快意
相关诗词
  • 1
    [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 2
    [魏晋]
    豆子山,打瓦鼓。
    扬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 3
    [唐]
    珠阙昆山远,银宫涨海悬。
    送君从此路,城郭几千年。
    云雾含丹景,桑麻覆细田。
    笙歌未尽曲,风驭独泠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