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埋轮地》
汉家张御史,晋国绿珠楼。 时代邈已远,共谢洛阳秋。 洛阳大道边,旧地尚依然。 下马独太息,扰扰城市喧。 时人欣绿珠,诗满金谷园。 千载埋轮地,无人兴一言。 正直死犹忌,况乃未死前。 汨罗有翻浪,恐是嫌屈原。 我闻太古水,上与天相连。 如何一落地,又作九曲泉。 万古惟高步,可以旌我贤。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的诗作,通过对汉代张御史和晋国绿珠的楼的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历史演进、人性变化的感慨。
首先,诗中描绘了汉家张御史的坚贞不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死后被埋没的历史,引发了诗人对正直之士在世时受到压抑和排挤的普遍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正直之士在世时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愤慨,以及对他们死后被遗忘的无奈。
其次,诗中又提到了晋国绿珠楼的典故,表达了对绿珠高洁品质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对绿珠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反思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性变化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洛阳大道边旧地依然、城市喧嚣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他认为万古高步的历史长河中,应该涌现更多的贤能之士,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像张御史、绿珠那样为人所知。这种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漠视和浪费的不满。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正直之士在世时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愤慨,以及对时代变迁、人性变化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才的珍视和呼唤。
|
创作背景
《经埋轮地》是唐朝诗人蒋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汉代直臣朱云有关。朱云因上书弹劾佞臣张禹,触怒了汉成帝,被判处死刑。幸亏大臣辛庆忌冒死相救,朱云才免一死,但被押送至长安东市,命他自杀。朱云不肯自杀,成帝命人强行捆绑,朱云却挣断绳索,直扑御座,想要击杀成帝。成帝大怒,命令将朱云就地正法。这就是“埋轮地”的由来。
蒋冽在经过这片土地时,感怀朱云的忠诚和悲壮,写下了这首《经埋轮地》。诗中表达了对忠臣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朝廷不辨忠奸、滥杀无辜的行为表示了愤慨和谴责。
相关诗词
-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
林麓已尽虎不见,迩来流民所蹂践。
残僧自言昔遭变,藏经埋像犹可唁。
流泉鸣悲雨摧殿,满岩慈相沙汰难。
白盛缀粘或坏面,慧命弗绝如断线。
况我忧患经历遍,见此悲酸尚兢战。
千声万声走出门,门外秋花泣馀泫。
-
万事根本安装难明,声之所发由声声。
不有智者抉其,直如宝剑埋丰城。
风生风济孰嘘吸,制作解成琴与筝。
矧兹江汉泻荆楚,含桃初熟飞流莺。
波涛暗逐岁月长,激激滩际春雷谹。
白沙湖边更湍急,五磨因缘资养生。
城中鞭驴喘欲死,亦或人劳僵自横。
借令麦破面浮玉,青蝇遽集争营营。
乃知此策最长利,朱墨岂复嗤南荣。
天轮地轴骇夜,彷佛飓扇吹苍瀛。
游江夫人俨然坐,蛟龙不动如石鲸。
只应神物亦持护,我辈何妨双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