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梅两绝》

寒根不与物俱陈,髁髁梢头寂寂春。
却月凌风谁会得,不沾一叶是真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它描绘了寒冬中一棵孤独的树,以其坚韧不屈的姿态,昭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首句“寒根不与物俱陈”,既描绘了树根在寒冷季节中深深扎在土里,不与万物一起陈列展示,也暗喻了诗人自己坚守内心,不随世俗浮华的态度。这里的“寒根”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次句“髁髁梢头寂寂春”,描述了树梢在春天里静静生长,虽然寂静,却充满了生命力。“髁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交错盘结的样子,而“寂寂春”则传达出一种宁静,内敛的春意。 第三句“却月凌风谁会得”,这里的“却月凌风”形象地描绘了树在风月中的姿态,也暗喻了诗人面对世俗的纷扰,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而“谁会得”则表达出一种知音难觅的感慨。 最后一句“不沾一叶是真身”,这是对树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树不沾一叶,象征着不被世俗所染,保持本真的自我。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保持纯净心灵,不受外界纷扰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寒树为喻,展示了诗人坚韧不屈、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本真、不受世俗纷扰的追求。
创作背景
《梅两绝》是宋代的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情感有关。洪咨夔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在长沙。而长沙在南宋时期是红梅的产地,这可能引发了他对梅花的赞美和感慨。 同时,诗歌往往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梅两绝》也不例外。洪咨夔通过咏梅,表达了他的离愁别恨和个人情怀。诗歌中的梅花,可能寓含了他对故乡、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梅两绝》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地理环境、季节时令、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
诗词关键字: 梢头 真身
相关诗词
  • 1
    [宋]
    刘兄胸次参元化,不发为文发为画。
    心工入妙手通神,声名直与僧繇亚。
    月宫拔得玉兔毫,缚成篆笔铦如刀。
    纷然万有类形役,竹梅两品方清高。
    打一撇,籊为寒筠洒为叶。
    高低浓淡总相宜,不问风烟和雨雪。
    再一扫,清作疏花瘦作枝。
    向背斜阳俱造妙,任从篱落与垣池。
    君不见刘梦梁画梅不画竹,一枕清风长不足。
    又不见文与可画竹不画梅,千树江头空自开。
    争如作者多精艺,庾岭渭川俱着意。
    梦梁同姓表同文。
    却把信来更与字。
  • 2
    [宋]
    玉照堂中沦早茶,下临溪水织纹纱。
    十诗小试春风手,催发溪梅两岸花。
  • 3
    [宋]
    腊里花开已是迟,西湖十月见琼肌。
    岭头犹说南枝暖,却向淮南觅北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