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种竹方成扁其室曰竹所友人以诗至用其韵》
屋老苔荒席久虚,近分一榻与云俱。 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清欠鹤图。 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 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雅致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静心修行的生活氛围。
首联“屋老苔荒席久虚,近分一榻与云俱”,通过描绘房屋老旧、苔藓丛生的景象,展现了居住环境的自然、静谧。诗人与云为伴,分榻而眠,表现出一种超脱物外的心境。
颔联“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清欠鹤图”,通过“梅花未种”、“竹所虽清”的描绘,展现了居住环境的清雅。然而,由于欠缺鹤图,招致了蜜蜂的怨恨,这种描绘既生动又充满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颈联“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静心修行、忘却自我的境界。闲暇时观赏山色,宛如接待客人一般,有时靠在几案上,忘却自我,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尾联“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通过对过门者的描述,表现了诗人与高僧、老儒为伍,崇尚雅致、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生动,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描绘和人文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静心修行、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
《余种竹方成扁其室曰竹所友人以诗至用其韵》是宋朝诗人林尚仁的一首诗。从诗的标题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种竹以及为他的书房命名为“竹所”有关。诗人的朋友以此为主题作诗,林尚仁则用朋友的诗的韵脚作了这首回应诗。
在古代,种竹常被视为一种高雅、脱俗的象征,竹子也被赞誉为“四君子”之一,代表了坚韧、贞节等品质。因此,林尚仁种竹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竹所”,可能表达了他对竹子的赞赏以及追求高雅、脱俗生活的态度。同时,朋友之间的诗歌唱和也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重要社交方式,是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向专业人士请教。
相关诗词
-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抱却阳精。
两般和合药方成。
点化魄纤魂胜。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龙形。
鸡餐亦乃化鸾鹏。
飞入真阳清境。
-
吾宗昔多士。
文通高缙绅。
小子无学术。
丁宁困负薪。
傍枝实纷乱。
领袖寄亲姻。
名价齐两许。
闺门比三陈。
风力咸通迈。
艺业并纷纶。
元方振高羽。
洛令初解巾。
自尔典名郡。
所在号清淳。
齐儿敢为俗。
蜀物岂随身。
禄俸不妻子。
讴吟乃吏民。
孰云秽明德。
惟在中圣人。
若能遗酌我。
称首当属仁。
仲将本特达。
坎壈犹贱贫。
方成天下士。
岂伊席上珍
-
风骨最魁岸,宇宙更宽平。
人皆道,天上南极寿星精。
随意後园花木,满眼家山松竹,尽可适平生。
门外底须问,好占菊轩清。
听乡评,义方训,莫如兄。
元方既玉就,更要季方成。
不使尘劳顿挫,他日功名入手,当不负椿庭。
不见窦谏议,教子有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