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三绝》
黄门常侍祷明堂,窦武陈蕃横被殃。 料得天公方睡着,不应受嘱变官方。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借汉朝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行批评。诗歌通过描绘黄门常侍祈祷明堂,窦武和陈蕃无辜受害的场景,暗示当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宦官专权的黑暗局面。
首句“黄门常侍祷明堂”中,“黄门常侍”指的是宫廷内的宦官,“祷明堂”则暗示他们企图通过祈祷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一行为反映了当时宫廷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次句“窦武陈蕃横被殃”中,“窦武陈蕃”是两位忠诚的大臣,却无辜受害。“横被殃”三字,表达了诗人对他们不幸遭遇的悲痛和愤怒。
末两句“料得天公方睡着,不应受嘱变官方”,诗人借“天公”暗喻当时的皇帝,意指皇帝被宦官蒙蔽,未能主持公道。“不应受嘱变官方”一句,则揭示了宦官通过贿赂和操纵,改变官方决策的丑恶行径。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载体,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忠诚大臣的同情,对宦官专权的愤慨,以及对社会正义的呼唤。
|
创作背景
《读史三绝》是宋朝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进而创作了这些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洪咨夔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和深切体悟。
具体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宋朝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以及洪咨夔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洪咨夔本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思考深入的学者,他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悟。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具体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相关诗词
-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五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
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