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徐教下第归》

奏赋长安不遇知,丈夫失意肯生悲。
科名自古与风汉,造物至今犹小儿。
道在布韦轻将相,时危耕钓隐英奇。
渡江亦谒青山不,应念曾公为制碑。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意丈夫的感慨与豪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和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豁达与壮志,不甘沉沦,对未来仍怀有期待。 首联“奏赋长安不遇知,丈夫失意肯生悲”以赋诗长安不被赏识引出主题,直接描述了主人公的失意。用“丈夫失意肯生悲”表达了诗人面对失意的坦然态度,肯于直面悲伤,显现出一种大丈夫的气概。 颔联“科名自古与风汉,造物至今犹小儿”通过借用典故,阐述了命运无常,造物弄人的观点。诗人以风轻云淡的态度看待科名得失,将造物比作小儿,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颈联“道在布韦轻将相,时危耕钓隐英奇”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轻视权贵。同时,诗人以耕钓隐喻自己的英奇之才,表达出虽处危时,但仍坚守道义,隐而不发的豪情壮志。 尾联“渡江亦谒青山不,应念曾公为制碑”则以渡江拜访青山为由,引出对曾公制碑的怀念。诗人用此表达了自己不甘现状,仍有向上追求的决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徐教下第归》是宋朝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科举考试有关。徐教参加科举考试未中,释善珍为了安慰他,创作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徐教下第归来的理解和鼓励,通过描绘山林美景和朋友相聚的场景,劝慰友人放下心中的失落,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上一首
《小筑》
下一首
《策蹇》
诗词关键字: 将相 不遇 造物
相关诗词
  • 1
    [明]
    三年言子邑,寂寞鼓鸣琴。
    官舍冷如水,杏花春满林。
    化风敦薄俗,清气集虚襟。
    归去吴山下,青青草正深。
  • 2
    [宋]
    虽非戚戚小人儒,亦岂堂堂大丈夫。
    写向广文官舍里,巍冠为我讲唐虞。
  • 3
    [宋]
    忆昔相逢气味投,兴来无日不追游。
    静寻鸥鹭同溪社,醉挈乾坤入钓舟。
    湖海匆匆三岁别,尘埃汩汩几时休。
    一丘彼此皆能办,何用人间万户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