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斋秋感二十首》

欲雨雨不堕,谓晴晴无期。
秋阴白日暗,黯淡寒云垂。
华盛不长保,百卉忽已衰。
萧飒枯草中,嘉菊遗妍姿。
渊明但熟醉,不作骚人悲。
悲更盛于骚,俗士焉得知。
感极每欲死,唯酒能宽之。
幸有杯中物,勿惜时一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阴沉、暗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华美易逝、百卉衰落的感慨。其中,嘉菊在枯草中遗留的美丽姿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诗人借陶渊明饮酒避世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在面对悲伤时,也只能通过饮酒来宽慰自己的心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秋阴、寒云、枯草等,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阴沉。同时,通过嘉菊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而陶渊明的形象则表现了诗人对避世和醉乡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和对陶渊明的借鉴,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思想,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高远的境界。
创作背景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方回作为当时的文人,对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2. 个人经历:方回本人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学识,他在创作《西斋秋感二十首》时,可能已经历过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 3. 自然环境:诗歌中的“西斋”和“秋感”表明这组诗是在秋天的某个地方(可能是方回的书房或住所)创作的,秋天的气候和环境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西斋秋感二十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个人和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是方回对当时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的体现。
诗词关键字: 骚人 枯草 白日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