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年番兵来,郎战淮河西。 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 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 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 天寒无衣儿啼革,妾身不如骨上土。 |
|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惨痛和人民苦难的诗。前年番兵来袭,丈夫郎君战死在淮河西边。官军向上级请功,不等丈夫的战报就匆忙上报。淮河究竟在什么地方,妾身无法前往。生和死不能相待,白骨应该能讲述这一切。天气寒冷,孩子哭泣着,没有衣服穿,妾身真不如白骨上的尘土。 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角度,描绘了战争的悲惨情景,展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无辜苦难。诗歌中的“妾身”不仅失去了丈夫,而且连丈夫的具体死处和生死情况都不清楚,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诗歌也暗示了官军的不负责任和虚报功绩的丑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妇女的口吻和视角,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