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冬雷行》

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
日官起历失气朔,深春为腊冬为梅。
衣巾暄淑糁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
阶头蠢{左月右忍}上未已,阵阵送雨千峰来。
水乡种早场已筑,山乡种晚鎌方催。
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
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
君不见太史局申十月盂,麦成堆。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与冬天的气象变化,以及农田的种植情况,表达了老农的忧虑。首联“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通过时间和气象的对比,突显了气候的反常。颔联“日官起历失气朔,深春为腊冬为梅”进一步描述了气候的错乱,深春像腊月一样寒冷,而冬天却像梅花盛开的时候一样温暖。颈联“衣巾暄淑糁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用衣巾和研席的状态来描绘出气候的湿润和寒冷。接下来,“阶头蠢{左月右忍}上未已,阵阵送雨千峰来”生动地描绘了阵雨来袭的场景。然后诗人通过“水乡种早场已筑,山乡种晚鎌方催”来描述农田的种植情况,进而通过“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表达了对于天气无法预测的忧虑。最后,“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深刻描绘了老农面对这样的天气和农田状况的忧虑。尾联“君不见太史局申十月盂,麦成堆”用太史局的预测和麦成堆的景象来反衬老农的困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气候的反常和农田的状况,以及老农的忧虑。
创作背景
《冬雷行》是宋朝诗人洪咨夔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气候的描绘、社会环境的影射以及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 首先,诗题《冬雷行》直接提到了“冬雷”,这是对一种较少见自然现象的描绘。诗的内容可能描绘了冬天打雷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描绘。 其次,诗歌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的作品往往是对时代背景的反映,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可能隐喻着对社会现象的评论或感慨。 再次,诗歌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冬雷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可能引起诗人的独特感悟,诗歌中可能融入了诗人的惊讶、激动、忧虑等多种情感。 总的来说,《冬雷行》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对自然气候的描绘、社会环境的影射以及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具体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诗词关键字: 早场 山乡 太史
相关诗词
  • 1
    [元]
    商颜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
    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
    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
    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清荧。
    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
    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
    闻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
    不然飞出西华巅,太极总仙之洞天。
    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
    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
  • 2
    [明]
    老子斋心与世违,山中春雨药苗肥。
    骑将鹤去身俱瘦,炼得丹成骨自飞。
    青简风雷行秘箓,紫绡云雾出仙衣。
    明年海上金桃熟,并就安期作燕归。
  • 3
    [宋]
    乘时火初流,执热病未脱。
    踏冰思少苏,坐甑哀苟活。
    云意断渰渰,雨声閟{左氵右聒}{左氵右聒}。
    安用天官为,不悟秋序夺。
    巫尪暴何辜,夸父僵且渴。
    熂山将焚烧,翻海欲洒泼。
    蛟龙遁寂寞,蝇蚋恣喧聒。
    瘴鸢时堕水,涸鱼暂濡沫。
    斯焉禾不登,往矣穗奚掇。
    众心祷不昧,群望走莫遏。
    殷勤闻雷行,闪闪惊电抹。
    嘉澍疑盆翻,脱叶逾帚捋。
    汲井忆羸瓶,承霤争罗钵。
    新凉来不断,濁水去如割。
    未论沴气销,陡觉烦襟豁。
    遂回望电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