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功名碎啄与时同,譬似青天白日中。 不觉片云随雨雹,适从何处运神通。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题目是《功名碎啄与时同,譬似青天白日中。不觉片云随雨雹,适从何处运神通。》,作者是唐朝诗人刘叉。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的诗篇。
首先,诗中提到了“功名碎啄与时同”,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比喻,表达了人生中的成功和名望都是短暂的,如同碎啄之声,转瞬即逝。诗人用“碎”和“啄”这两个字,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其次,“譬似青天白日中”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光明面和希望。诗人用“青天白日”比喻人生的光明和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诗中也提到了“不觉片云随雨雹”,这是对人生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所击倒。这里的“片云”象征着孤独和无助,而“雨雹”则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最后,“适从何处运神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探索和思考。诗人认为命运是神秘而不可知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探索和掌握命运。这里的“神通”象征着人的能力和智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既有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也有对生活的警觉和自我成长的动力。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
创作背景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这组诗的作者张元干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他经历了靖康之难,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这组诗是他在向上官陈述政见和表达心声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
沧浪亭下望姑苏,千尺飞桥接太湖。
故里空传吴稻蟹,寒祠犹记晋莼鲈。
芙蓉夜月开天镜,杨柳春风拥画图。
为问馆娃歌舞处,莺花还似昔年无?
-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
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
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