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及甫觉寒》

霜勒衾如水,寒於客有期。
不成神女梦,空赋外孙词。
瓮暖宜桑落,冠凉怯竹皮。
悬知鄱水上,冷落扊扅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天的寒冷。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以及想象鄱水边的冷落景象,表达了对寒冷的深深厌恶。 首句“霜勒衾如水,寒於客有期”中,“霜勒”表示霜冻的寒冷,“衾如水”则形象地描绘了被子如同被冰水覆盖,进一步强调了寒冷的程度。而“客有期”则表明了此时并非严冬,只是秋寒突如其来,给人以意外之感。 “不成神女梦,空赋外孙词”一句,诗人以神女梦为比,表达了寒冷的无情,使人无法再有浪漫的幻想,只能以酒驱寒。这里的“外孙词”可能是指《楚辞·九歌·山鬼》中的“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暗指年华易逝,生命易老,寒冷却不会因此而减损分毫。 “瓮暖宜桑落,冠凉怯竹皮”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温暖和寒冷的直接感受。桑落酒是温暖的,竹皮是凉的,诗人用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对寒冷的直观感受。 最后,“悬知鄱水上,冷落扊扅诗”一句,诗人想象鄱水边的冷落景象,以及那里的居民在冷风中吟诵《扊扅诗》的情景。这里的《扊扅诗》可能是指《式微》,表达了人们面对寒冷时的苦痛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和想象秋天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不满和无奈。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将寒冷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苦涩,使这首诗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创作背景
《次及甫觉寒》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诗人在创作此诗时,正值靖康之变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地区沦陷,国家和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诗人洪咨夔寄居在客地,与好友郑公实多次唱和,以表达内心的忧愤和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次及甫觉寒》一诗,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关键字: 外孙 神女 有期
相关诗词
  • 1
    [宋]
    暑伏忽已尽,金风稍自秋。
    骄阳仍不戢,岁计实可忧。
    昊天虽甚高,聪聪彻九州。
    闻其憔悴声,知此黎民愁。
    白日收赫赫,惨云布油油。
    昨朝雨意足,来自匡山头。
    稍添郭南坡,次及城西畴。
    入夜又滂沛,四境略已周。
    平明出东郭,翠亩连山丘。
    爽气吹客襟,余声壮溪流。
    自此饱香粳,可以继麦麰。
    聊为拊髀歌,以代击壤讴。
  • 2
    [唐]
    捉捕复捉捕,莫捉狐与兔。
    狐兔藏窟穴,豺狼妨道路。
    道路非不妨,最忧蝼蚁聚。
    豺狼不陷阱,蝼蚁潜幽蠹。
    切切主人窗,主人轻细故。
    延缘蚀栌,渐入栋梁柱。
    `梁栋尽空虚,攻穿痕不露。
    主人坦然意,昼夜安寝寤。
    网罗布参差,鹰犬走回互。
    尽力穷窟穴,无心自还顾。
    客来歌捉捕,歌竟泪如雨。
    岂是惜狐兔,畏君先后误。
    愿君扫梁栋,莫遣蝼蚁附。
    次及清道涂,尽灭豺狼步。
    主人堂上坐,行客门前度。
    然后巡野田,遍张畋猎具。
    外无枭獍援,内有熊罴驱。
    狡兔掘荒榛,妖狐熏古墓。
    用力不
  • 3
    [宋]
    太祖太宗兄授弟,两派天源称善继。
    真宗嗣位及仁宗,以子传孙皆圣裔。
    英宗有诏嗣濮王,次及神过哲宗世。
    徽宗行道付钦宗,高宗南渡中兴帝。
    孝宗之末嗣秀王,揖逊而朝诚鲜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