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种高遗丁求安二诗》
光禄文章寄小诗,爱闲不是傲当时。 扁舟时过西溪曲,端为平居有所思。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一位名叫光禄的诗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光禄是一位闲适自在的诗人,他寄出小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当时社会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回忆与光禄相处的时光,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光禄文章寄小诗”中,“光禄”是对光禄的尊称,“文章”指他的诗歌作品,“寄小诗”则表示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每首都是精炼而富有深意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光禄诗歌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爱闲不是傲当时”一句,通过“爱闲”表达了诗人对光禄的喜爱和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光禄对当时社会的淡然态度。而“不是傲当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光禄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品格的肯定和赞赏。
“扁舟时过西溪曲,端为平居有所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光禄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回忆与光禄一同泛舟西溪曲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同时,“平居有所思”也表达了诗人对光禄的为人和诗歌的深深思念和敬仰。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光禄诗歌和为人处世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淡然态度。
|
创作背景
《和王种高遗丁求安二诗》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年),王洋因与权臣史弥远不合,被罢官归隐家乡绍兴,与好友王种高、丁求安等人交往唱和。
这组诗共有两首,第一首是王洋写给王种高的,第二首是王洋写给丁求安的。这两首诗都表达了王洋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在第一首诗中,王洋写道:“君去何须恨,还如未到时。相看无一语,那得送行诗。”这里,王洋用“君去何须恨”来安慰友人,表示离别并不需要感到悲伤;接着又用“还如未到时”来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最后一句“相看无一语,那得送行诗”则表达了王洋与友人分别时的无言以对,以及无法用诗歌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无奈。
在第二首诗中,王洋写道:“我亦欲归去,浮云不待人。惟应岩上月,千里照相亲。”这里,王洋用“我亦欲归去”来表达自己也想回到故乡的愿望;接着又用“浮云不待人”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惟应岩上月,千里照相亲”则表达了王洋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希望月光能够传达自己的心意。
总之,《和王种高遗丁求安二诗》这组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表达思念之情,展现了王洋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相关诗词
-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
为爱君山景最灵,角冠秋礼一坛星。
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
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
烟霞淡泊无人到,唯有渔翁过洞庭。
-
华馆迟嘉宾,逢迎淑景新。
锦筵开绛帐,玉佩下朱轮。
曲里三仙会,风前百啭春。
欲知忘味处,共仰在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