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谹父雨中诗》
案体无尊骨,畦丁有贱蔬。 凫鹥凭岸泛,云海占空虚。 妇老能论旧,儿痴尚带吴。 旁人如见问,老子即迁居。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案体无尊骨,畦丁有贱蔬》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蔬菜种植者和田园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案体无尊骨,畦丁有贱蔬”,描绘了菜农的日常生活,他们辛勤劳作,不求富贵,只为了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同时,也暗示了田园生活的平凡和朴素。
“凫鹥凭岸泛,云海占空虚”描绘了田园中的自然景象,凫鹥(一种水鸟)在岸边悠闲地游荡,云海占据着空旷的空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妇老能论旧,儿痴尚带吴”则描绘了田园中的家庭生活,老妇人聊天、儿童天真无邪,充满了温馨和亲切感。
最后一句“旁人如见问,老子即迁居”,诗人表示如果有人问起这种生活,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搬到这里来居住。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简单、纯朴生活的渴望。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创作背景
《和曾谹父雨中诗》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雨中,王洋与友人曾谹父共度时光,两人在雨中吟咏诗歌,抒发情感。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css
雨声滴沥水溅裾,云气冥濛山欲无。
多谢天公怜客意,尽驱袢暑作清癯。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雨声、云气、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雨声滴沥水溅裾”,以雨声为引子,勾勒出一幅雨中的画面。诗人用“滴沥”一词形容雨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接着,“云气冥濛山欲无”一句,通过描绘云雾笼罩的山景,表现出雨中的朦胧美。这里的“冥濛”一词,既描绘了云雾的浓密,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
第二句“多谢天公怜客意”,诗人将雨视为天公的恩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怜客意”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一句“尽驱袢暑作清癯”,诗人将雨水比作驱散炎热的良药,使得自己和友人都能摆脱炎夏的困扰,享受清凉的时光。这里的“袢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而“清癯”则表示诗人和友人在雨中得到了清爽和愉悦。
总的来说,《和曾谹父雨中诗》这首诗以雨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炎夏的厌恶。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宋词佳作。
相关诗词
-
青春恼人思跰跹,女郎市酒趣数钱。
不道翁家久留客,红裆幔结赛秋千。
学箫学鼓少年群,准拟春来奉使君。
自向雕笼作行队,安排好曲写殷勤。
珍珠络结绣衣裳,家住江南山后乡。
闻道使君重行乐,争携腰鼓趁年光。
-
粉署肃阴阴,晏坐万虑息。
星出金阙高,天近蓬莱碧。
风轩挹余清,露阶泛寒白。
徘徊自成趣,庶以永今夕。
-
入朝归野不同时,蓟北江南总系思。
郭有青山看竹好,门临流水得鱼迟。
君游何处多题句,我到悬崖半写碑。
终日借书兼借画,莫将瓻字读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