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阁使新种洛花》
堂下朱阑小魏红,一枝浓艳占春风。 新闻洛下传佳种,未必开时胜旧丛。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赞美花的诗,通过对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堂下朱阑小魏红”中,“堂下”指的是花所在的庭院,“朱阑”指的是庭院的栏杆,“小魏红”则是对花的直接描述,它是一种红色的小花。这句诗描绘了庭院的景象,栏杆旁,小花盛开,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第二句“一枝浓艳占春风”是对花的进一步描绘,强调了花的浓艳和生命力。在春风中,一枝花盛开,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三句“新闻洛下传佳种”中的“新闻”指的是新消息,这里指花的新品种,“洛下”则是指洛阳,古代以洛阳为花都,这里代指中原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花的新品种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了佳种。
最后一句“未必开时胜旧丛”表达了对花的期待和希望,虽然新的品种可能会比旧的品种更美,但未必真的在开花时胜过旧丛。这既是对花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期待,以及对新事物的期待和希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
创作背景
《李阁使新种洛花》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却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压力。蔡襄本人曾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因此他对政治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其次,蔡襄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这首诗中,他以洛阳牡丹为题材,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忧虑。
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前两句“洛阳城东桃李树,春风吹过绿如烟。”描绘了春天洛阳城东的美景,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春风吹过,满城绿意盎然。这里的“桃李树”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谁知此地有神仙,种得牡丹千万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牡丹的赞美。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和荣华。诗人认为,洛阳这个地方因为有牡丹的存在,仿佛拥有了神仙般的美好。
最后一句“玉楼金阙应无数,只恨无计报青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现实的忧虑。诗人认为,虽然洛阳牡丹美丽无比,但现实中的政治压迫使得人们无法享受到这种美好。这里的“玉楼金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青天”则象征着正义和公平。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改变现实,只能无奈地抒发内心的愤懑。
总之,《李阁使新种洛花》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牡丹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忧虑。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心声。
相关诗词
-
多谢吴中客,移花五亩园。
灰心劳远梦,茧足蹈前言。
定是黄金蕊,真须白玉尊。
从今付幽赏,不用赋招魂。
-
离思著百草,绵绵生无穷。
侧闻畿甸秀,三振词策雄。
太守不韵俗,诸生皆变风。
郡斋敞西清,楚瑟惊南鸿。
海畔帝城望,云阳天色中。
酒酣正芳景,诗缀新碧丛。
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过隋柳憔悴,入洛花蒙笼。
高步讵留足,前程在层空。
独惭病鹤羽,飞送力难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