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姚家村》
平头五十沧江叟,寄迹三家桑柘村。 樽酒不知谁主客,柬书相伴过晨昏。 有时独步来沙际,尽日清谈倚树根。 一任傍人笑迂阔,此心欲与白鸥论。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一位在乡村生活的老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这位老人的敬仰。
首句“平头五十沧江叟,寄迹三家桑柘村”就点明了这位老人的身份和他在乡村的生活。他是一个已经五十岁的老人,在乡村的三家人家中借住,这已经是对他生活的简略介绍。第二句“樽酒不知谁主客,柬书相伴过晨昏”则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平淡和宁静,他和书相伴,度过每一天的晨昏,而酒则成了他生活中的点缀,他的生活似乎与外界的繁华世界已经脱节。
接下来的四句,“有时独步来沙际,尽日清谈倚树根”是对老人生活的进一步描绘。他有时独自在沙滩上漫步,有时则倚树根清谈,这表明他的生活是孤独的,但他并不因此感到寂寞,反而享受这种孤独。最后两句“一任傍人笑迂阔,此心欲与白鸥论”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老人的敬仰之情。尽管旁人嘲笑他的迂腐和保守,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只想和白鸥讨论他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一位老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这位老人的敬仰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描写,只有朴素而真实的描绘,却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
创作背景
《寓居姚家村》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居住在姚家村期间,他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并以此为题材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姚家村的景色和生活情景,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之情。首句“山光悦鸟性”,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二句“潭影空人心”,则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第三句“万籁此俱寂”,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安静和祥和;最后一句“但余钟磬音”,则表现出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到了寺庙里的钟声和木鱼声,让他更加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安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相关诗词
-
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
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
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
众欢徒满目,专爱久离心。
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
访田悲洛下,寄宅忆山阴。
薄溜漫青石,横云架碧林。
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流散俱多故,忧伤并在今。
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
-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
满耳歌谣满眼山,宛陵城郭翠微间。
人情已觉春长在,溪户仍将水共闲。
晓色入楼红蔼蔼,夜声寻砌碧潺潺。
幽云高鸟俱无事,晚伴西风醉客还。
溪树参差绿可攀,谢家云水满东山。
能忘天上他年贵,来结林中一日闲。
醉叩玉盘歌袅袅,暖鸣幽涧鸟关关。
觥筹不尽须归去,路在春风缥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