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寓浯江识老魏秀才》

月澹蓬门掩候虫,穷通何必问天工。
茶烹粟面粉纷纷白。
灯吐花心灼灼红。
屡改新吟添砚水,密翻旧稿护窗风。
相逢莫道庞公老,览镜先惭似老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月澹蓬门掩候虫,穷通何必问天工》是一首描绘诗人日常生活和心态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色、茶香、灯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从容自适的生活态度。 首联“月澹蓬门掩候虫,穷通何必问天工”,诗人以月色下寂静的庭院为背景,掩门等待虫鸣的出现,这一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而“穷通何必问天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认为人生的顺逆穷通并非由天定,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心态。 颔联“茶烹粟面粉纷纷白,灯吐花心灼灼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烹茶、吃面,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在诗人笔下却显得生动有趣。茶水烹煮后粟面粉纷飞,灯火的燃烧产生花心灼灼的红光,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情趣。 颈联“屡改新吟添砚水,密翻旧稿护窗风”,写诗人不断修改诗作,增添墨水;仔细整理旧稿,保护稿件不被风吹散,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态度。 尾联“相逢莫道庞公老,览镜先惭似老翁”,诗人劝诫朋友不要因为年纪渐长就自感惭愧,而应该像他一样保持从容自适的心态。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省,也体现了他的宽厚待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从容自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宽厚待人的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
创作背景
《寓浯江识老魏秀才》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当时丘葵在浯江(今福建福州)居住,结识了一位名叫魏秀才的老人。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丘葵对魏秀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诗中描绘了魏秀才年迈却仍然精神矍铄、才情出众的形象,以及他与丘葵之间的深厚友谊。通过赞美魏秀才的品德和才华,丘葵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高尚品质和真才实学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化人才的重视和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诗词关键字: 老翁 面粉 花心
相关诗词
  • 1
    [宋]
    衡茅萧索泣寒虫,独自吟诗句未工。
    败叶能令沟水黑,乱云不放夕阳红。
    半生辛苦空儒服,一岁蹉跎又朔风。
    不意穷乡有奇事,暮年得拜鹿门翁。
  • 2
    [宋]
    昔日山阴老魏仙,丹成飞去三千年。
    倒影灭没不可得,谁驾玉犬骖云骈。
    当年从事君家祖,独向炉边得丹谱。
    刀圭入口羽翰生,至今去作群仙父。
    丹砂散地无人收,聚作丹霞如锦毬。
    腾腾五采狎猎起,夜半精光冲斗牛。
    问君从事适孙子,浑家住坐丹霞里。
    夜窥璇玑落星躔,昼负丹囊踏山水。
    有时卖易挂白钱,醉卧圯桥堕双履。
    问君何事落人间,谪业已尽当复还。
    人间处处风雨恶,不如妲去蓬莱山。
    山上朝霞犹可餐。
  • 3
    [宋]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
    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
    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
    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