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帖》
洛阳风景实堪珍,到此经今三纪春。 无限欢娱荣乐事,一时回施少年人。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洛阳风景实堪珍,到此经今三纪春。无限欢娱荣乐事,一时回施少年人》是一首对洛阳美丽风光的赞美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留恋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荣乐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洛阳风景实堪珍”,这是对洛阳自然景观的高度赞美。洛阳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诗人用“堪珍”一词,表达了对洛阳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着,“到此经今三纪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留恋之情。三纪春,即三十年,诗人长期居住在洛阳,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他经历了无数欢乐和荣乐之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无限欢娱荣乐事”这句话,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诗人用“无限”一词,表达了对过去欢乐荣乐之事的感慨和怀念之情。这些事情都是值得珍惜和回忆的,因为它们代表着青春、活力和希望。
最后,“一时回施少年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希望将这些欢乐荣乐之事,回赠给那些年轻的少年人,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美丽风光的赞美和对青春年华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
创作背景
《洛阳诗帖》是宋代书法家蔡襄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内容为一首描绘洛阳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洛阳作为都城,地位显赫,文化氛围浓厚。蔡襄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其次,蔡襄在官场上曾经历过一些波折。他曾因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而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但后来又得以恢复官职。这种经历使得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蔡襄对洛阳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诗中描绘了洛阳的美丽景色,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诗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洛阳诗帖》的创作背景是蔡襄个人经历和当时社会环境的交织影响下产生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蔡襄卓越的书法技艺,还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诗词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