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僧澈》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
几生曾得闍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
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观赏某位法师的法苑时,对其所作所为的赞美与感慨。首联“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从观赏法师法苑开始,突显法师的深厚修为与超凡脱俗。“真乘”是指真如之乘,为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意为真实之车。此处是指赞扬法师对佛教义理的理解深透且见解独到,使其人在众多的佛教弟子中显得卓然出众。而“刃有余”则比喻法师对于佛学的领悟与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颔联“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以典故喻法师,称赞法师对于佛教经典的领悟和应用如同传说中的龙光剑等待出世之时,同时对于僧肇论的完成感到欣喜。僧肇论是佛教学术著作,此联称赞法师的学术造诣和写作才华。 颈联“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是对法师学识的赞美。“五车外典”形容法师学识丰富,“九趣”则是指法师涉猎广泛,知识渊博。“知谁敌”和“恐不如”表达了作者对法师学识的惊叹和佩服。 尾联“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描绘了法师在寺庙中讲学的场景,以及寺庙所在地的美丽景色。“横淡荡”、“正扶疏”等词,表达了作者对讲学场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是对法师的再次赞美,也是对自身能够与法师相遇的庆幸。“一振微言”是指对佛教义理的深入阐述,“冠千古”则是对其理论高度的赞扬。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法师的深深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法师法苑、学识、讲学场景以及自身与法师相遇的赞美,展现了法师超凡脱俗的修为和卓越的学术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义理的深深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答僧澈》是唐朝诗人知玄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僧澈这位僧人有关。僧澈是一位游方僧人,与知玄相识并有诗歌交流。知玄在回应僧澈的诗作时,创作了《答僧澈》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他们之间的友情、交流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和表达。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多关于《答僧澈》创作背景的详细信息。
诗词关键字: 微言 千古 不如
相关诗词
  • 1
    [宋]
    风泉隔西屋,独夜寒自生。
    开窗失山色,白云压前楹。
    累尽得潇洒,去住俱不惊。
    鼻息答僧钟,霜露人残更。
  • 2
    [宋]
    如何是佛烂冬瓜,咬著冰霜透齿牙。
    根蒂虽然无窖子,一年一度一开花。
  • 3
    [宋]
    昨日相逢叙起居,今朝相见事还如。
    如何却觅呈心要,心要如何特地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