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江上》
平林漠漠暝烟齐,竹树萧疏望眼迷。 相唤几声何处雁,断霞明处一行低。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平林漠漠暝烟齐》描绘了一幅暮色中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美丽景色的欣赏和内心的孤独情感。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中的“平林漠漠暝烟齐”描绘了暮色中的平林与暮烟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这句诗中的“漠漠”和“齐”两个词,前者表现了平林在暮色中的静谧,后者则描绘了暮烟的整齐排列,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
“竹树萧疏望眼迷”则进一步描述了暮色中的环境,竹树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萧瑟,使得诗人的视线变得迷茫。这句诗传达出一种孤独、迷茫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美丽景色的深深欣赏。
“相唤几声何处雁,断霞明处一行低”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眼前景色的巧妙结合。前一句写出了在朦胧的暮色中,几声雁鸣似乎在呼唤着同伴,给这幅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和动态。然而,“何处雁”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期待。在“断霞明处”低飞的雁行,既是眼前的实景,又象征着希望的象征,即使在困境中,也有人群的存在和希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暮色中宁静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色,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但又不失对美好景色的欣赏。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
创作背景
《舟行江上》是宋代诗人方汝疆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宋代时期,国家经常遭受外族入侵和内部动乱的困扰,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方汝疆身为诗人,深感国家和人民的苦难,因此在舟行江上时,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在诗中,方汝疆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江水的波涛汹涌、风云变幻,以及舟行的艰险和困难,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不易。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祝愿,希望国家能够强大起来,人民能够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综上所述,方汝疆的《舟行江上》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相关诗词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舡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辩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