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凝藏主妇蜀》

凝藏主,五载恶相聚。
我既横点头,公亦未相许。
就中犹尀耐,拗折露明柱。
似此拙去就,端的不可恕。
萧萧九月风露寒,忽来告别还乡去。
临岐可煞没巴鼻,却要就我觅转语。
一转语。
如何举,湿纸裹大虫,大棒打老鼠。
阿呵呵,无你会处。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凝藏主的离别之作,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先,作者通过“我既横点头,公亦未相许”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之间的友情,虽然凝藏主五年来一直未曾给予作者明确的回应,但作者依然对他充满期待和信任。这种友情就像一个点头的微笑,虽然无言,但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 接着,“就中犹尀耐,拗折露明柱。似此拙去就,端的不可恕。”这里作者用“拗折露明柱”来比喻凝藏主的态度,暗示他过于固执己见,不顾及他人感受,这种做法是作者所不能容忍的。凝藏主的行为就像一个顽固的木头人,不听从他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行为是作者所不能理解的。 然后,“萧萧九月风露寒,忽来告别还乡去。”这里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九月的风露寒冷刺骨,朋友即将离去,作者感到深深的惋惜和不舍。这种离别的场景让人感到心酸,也让人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最后,“如何举,湿纸裹大虫,大棒打老鼠。”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他对凝藏主的劝诫和期待。他希望凝藏主能够像处理湿纸裹的大虫或者用大棒打老鼠一样,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变得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朋友的期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读来让人感到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诗词关键字: 大虫 大棒 还乡
相关诗词
  • 1
    [唐]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
  • 2
    [宋]
    风前隔年曲,瓮里重阳酒,适从台无馈,饮啜不濡口。
    秋尝日已迫,收拾烦主妇。
    仰空露成霜,搴庭菊将秀。
    金微火犹壮,未可多覆篰。
    唧唧候鸣声,涓涓报初溜,轻巾漉糟脚,寒泉养罂缶。
    谁来共嘉节,但约邻人父。
    父理正艰难,一醉陶衰朽。
    他年或丰余,此味恐无有。
  • 3
    [宋]
    秦女乘鸾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
    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装金缕。
    郎家主妇爱且怜,系向裙腰同出处。
    朝来邻里偶经过,方朔邹枚争欲睹。
    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钿车令去取。
    酒巡未匝掩合扉,忽已闻归报鹦鹉。
    重匀朱粉临镜台,促息不停催出户。
    正抱琵琶稳系条,辊作轻雷拢作雨。
    自解弹成啄木声,岂唯能写胡人语。
    醉眼流波入鬓时,弦慢遨郎紧弦柱。
    身柔柱涩郎力微,欲倩傍人频顾主。
    主何磊落风味多,就请上宾无不许。
    相疏情远谁称渠,画拨当胸客当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