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柑》
果山仙果秀天香,处处圆金树树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满林犹待洞庭霜。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水果山为背景,描述了果实成熟时金黄的景象。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首诗:
首句“果山仙果秀天香”,直接点名了主题——仙果。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仙果的秀美,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秀天香”三个字也很好地表达了仙果的特点,那就是成熟后香气四溢,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着,“处处圆金树树黄”描绘了果山仙果成熟的景象。此处通过“处处”和“树树”两个词,强调了仙果的数量之多和位置之广。而“圆金”和“黄”则形象地描绘了仙果成熟后的颜色,给人以丰收的喜悦。
第三句“书后欲题三百颗”,诗人似乎陷入了沉思,想要描述的是在仙果丰收之后,人们想要品尝的数量。这里通过“三百颗”这个数字,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仙果的喜爱。
最后,“满林犹待洞庭霜”描绘了仙果的耐久性,即使在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仙果依旧等待洞庭霜降,为下一季的丰收做准备。这句诗以一种悠远的意象收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果山仙果成熟时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对它的喜爱。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比如对丰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
创作背景
《黄柑》是宋朝诗人邵伯温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是,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邵伯温的生活时代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邵伯温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对自然的赞美或者对社会的关注。因此,邵伯温可能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黄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诗的内容可能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者邵伯温的个人经历。例如,诗中描述的黄柑可能是当时的一种贵族享用的珍品,或者与邵伯温的生活经历有关。通过描绘黄柑的形象和品味,诗人可能想要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或者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以上都只是推测,如果有更详细的史料记载,可能会提供更多关于这首诗创作背景的信息。
相关诗词
-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
天下稼轩,文章有弟,看来未迟。
正三齐盗起,两河民散,势倾似土,国泛如杯。
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机会之来人共知。
何为者,望桂林西去,一骑星驰。
离筵不用多悲唤红袖佳人分藕丝。
种黄柑千户,梅花万里,等闲游戏,毕竟男儿。
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
公余且,画玉簪珠履,倩米元晖。
-
昏钟夜定华月高,霜气入室风萧飕。
主人下帘执明烛,玉壶泻出香葡萄。
冰河赤鲤价重万,洞庭黄柑初破苞。
解我吴钩佩,着我赤霜袍。
当杯更发鹧鸪调,意气落魄无辞劳。
白日营营苦多务,吃饭梳头日云暮。
不来清夜与尔遭,枉使黄金滴箱库。
当年平乐宴宾客,十千五千更不顾。
如花少女劝酒歌,醉没西山月华素。
吴江主人逸兴清,寒夜好客欢相迎。
红垆暖炙薰空焰,不怕河冰冻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