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花木》
偶然游宦刺桐城,两见南薰荔子生。 欲别北楼还小立,留题云榭云无情。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游宦”和“荔子”,通过描绘诗人偶然来到刺桐城,看到荔子生长并经历离别和留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经历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偶然游宦刺桐城”,简洁地交代了诗人游宦的地点,同时通过“刺桐城”这个地名,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城市繁花似锦的画面,充满了南国的风情。
“两见南薰荔子生”则展示了诗人在刺桐城的这段生活中,两次看到荔子生长的过程。荔子作为一种典型的南方水果,在诗人的描绘中显得十分生动,让人感受到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同时,“南薰”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多次往返于南方和北方之间,这种“游宦”的生活状态也在此得到了体现。
“欲别北楼还小立,留题云榭云无情”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离别北楼时的小立和留题场景。诗人想要离开北楼,但又有些不舍,于是便在北楼上稍稍停留,留下了自己的题词。这里的“云榭”和“云无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云榭代表着诗人在这段时间内生活的地方,而云无情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留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游宦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南方特有的风情和文化。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
创作背景
以下是《泉南花木》的创作背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赵令衿是宋朝的一位诗人,他的《泉南花木》诗,以泉南(今福建泉州)地区的花木为描绘对象,展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植物资源。泉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适宜各种花木的生长,因此花木种类繁多,繁花似锦。诗人通过对花木的描绘,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此诗的创作背景与赵令衿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赵令衿身为宋朝官员,曾多次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对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植物资源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宋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趣味也相应提高,这为赵令衿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查询专业书籍或咨询研究古诗的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
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
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请赋林堂,林堂未成,吾何赋哉。
想胸中丘壑,山中风月,亭台几所,花木千栽。
应接光阴,品题胜概,须待堂成我再来。
听分付,是经行去处,莫放苍苔。
吾曹不堕尘埃。
要胸次长随笑口开。
任江湖浪迹,鸥盟雁序,功名到手,凤阁鸾台。
它日相寻,有窬此约,酌水浮君三百杯。
闻斯语,有冠山突兀,袍岭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