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贤无像亦无堂,败柳犹垂赤土墙。 官卖神祠有前例,熙宁丞相起坊场。  | 
| 这首诗《三贤无像亦无堂,败柳犹垂赤土墙。官卖神祠有前例,熙宁丞相起坊场》是通过对一处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先人智慧的感慨。 首句“三贤无像亦无堂,败柳犹垂赤土墙。”描述了古迹的荒凉景象。三贤无像,可能意味着这里曾经有三位贤者的雕像,但现在已无存;亦无堂,则表示这里没有重建或修复过的建筑。败柳形容古迹周围的荒凉景象,赤土墙则进一步描绘了古迹的破败。 “官卖神祠有前例”一句,诗人可能是在说这个地方的管理方式是官府管理神祠,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很常见。而“熙宁丞相起坊场”则可能是在讲述这个地方在熙宁年间(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因为某位丞相的决策而改变了用途。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先人智慧的敬仰。通过描绘古迹的破败和荒凉,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历史,不要忘记过去的辉煌和曾经的智慧。同时,他也对历史的不可逆性表示了深深的感慨。 此外,诗中也透露出一定的政治信息,如熙宁丞相的决策可能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