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赵绣使题金鳌稳处》

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
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
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
桑田不变金鳌健,只恐吟翁白尽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联“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诗人登高远眺,看到霜冻的岩石俯视着雪白的江洲,景色壮丽,引人入胜。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颔联“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周围的环境,溪流将南方和北方分开,而月亮在山间升起,仿佛与天空共同流淌。这一描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生动的描绘。 颈联“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此聚会的三两好友,感叹时间流逝,百年之后又有谁会来此游玩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桑田不变金鳌健,只恐吟翁白尽头”,诗人以“桑田”比喻变化无常的人生,以“金鳌”比喻高山,表达了对高山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最后一句“只恐吟翁白尽头”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担忧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句优美,描写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创作背景
《次韵赵绣使题金鳌稳处》是宋朝诗人艾可叔的一首诗。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和诗,即诗人针对赵绣使的某首诗进行的回应和创作。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赵绣使的原诗内容:赵绣使的原诗内容可能描述了某种景象、情感或事件,这可能对艾可叔的创作产生了启发。 2. 艾可叔与赵绣使的关系:两位诗人可能有着深厚的友谊或者其他社交关系,因此艾可叔可能通过和诗的方式,对赵绣使的原诗进行回应或者对话。 3. 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繁荣,诗歌创作风气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之间通过诗歌进行交流、应答是非常常见的。 由于具体创作背景涉及的史料可能并未详尽保存,因此以上只是一些推测。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诗词关键字: 渔舟 突兀 南北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