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兵火后野望》

干戈连万国,丘壑卧三年。
虎啸黄茅地,鸦屯白骨田。
渴虹疑竭海,腥雾欲沈天。
摇落前朝老,长怀鲁仲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诗中通过描述战争对环境、土地、人类、海洋等的破坏和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作者借古人如鲁仲连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身渴望阻止战争,以高尚道德风范感人的品质。 首先,“干戈连万国,丘壑卧三年。”这句诗表达了战争对广大人民生活的影响。万国指众多国家,暗示了战争规模之大,对地域的破坏程度可见一斑。“丘壑卧三年”又描述了战乱已持续的时间之长,以至于土地荒芜,无人问津。这种描写在战争题材中很常见,用以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 “虎啸黄茅地,鸦屯白骨田。”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虎啸和鸦屯分别代表了自然和人类的破坏力量,两者结合在一起,更加强调了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生命的威胁。黄茅地和白骨田的对比,也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渴虹疑竭海,腥雾欲沈天。”这句诗则通过生动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战争的惨烈。海中的水似乎因为干旱而干涸,天上的云似乎因为战场的血腥味而变得昏暗。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无情。 “摇落前朝老,长怀鲁仲连。”最后两句诗中,作者通过回忆古人如鲁仲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阻止战争,以高尚道德风范感人的品质。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义士,他虽不能打仗,却能用高尚的道德风范感化他人,阻止战争。作者以此表明自己有如鲁仲连般的志向和决心,希望能用道德和智慧来化解战争的危机。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深渴望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也通过回忆古人如鲁仲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范和感化他人的决心。这种高尚的品质和决心,也是诗人希望人们都能拥有的。
创作背景
《兵火后野望》是南宋诗人艾可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后期,战争频繁,政治黑暗,国家势力逐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家园被毁,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诗人对此深感痛心,因此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后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词关键字: 丘壑 虎啸 干戈
相关诗词
  • 1
    [当代]
    兵火有馀烬,贫村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 2
    [明]
    凄凄烟雨岭南天,翠壁青林断复连。
    山县总荒兵火后,土民还住贼巢边。
    车筒昼夜翻江水,刀具春秋种石田。
    幸际时和太平日,不须鸡骨预占年。
  • 3
    [明]
    几年兵火接天涯,白骨丛中度岁华。
    杜宇有冤能泣血,邓攸无子可传家。
    当时自诧辽东豕,今日翻成井底蛙。
    一片春光谁是主,野花开满蒺藜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