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戈连万国,丘壑卧三年。 虎啸黄茅地,鸦屯白骨田。 渴虹疑竭海,腥雾欲沈天。 摇落前朝老,长怀鲁仲连。 |
| 这是一首诗,诗中通过描述战争对环境、土地、人类、海洋等的破坏和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作者借古人如鲁仲连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身渴望阻止战争,以高尚道德风范感人的品质。 首先,“干戈连万国,丘壑卧三年。”这句诗表达了战争对广大人民生活的影响。万国指众多国家,暗示了战争规模之大,对地域的破坏程度可见一斑。“丘壑卧三年”又描述了战乱已持续的时间之长,以至于土地荒芜,无人问津。这种描写在战争题材中很常见,用以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 “虎啸黄茅地,鸦屯白骨田。”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虎啸和鸦屯分别代表了自然和人类的破坏力量,两者结合在一起,更加强调了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生命的威胁。黄茅地和白骨田的对比,也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渴虹疑竭海,腥雾欲沈天。”这句诗则通过生动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战争的惨烈。海中的水似乎因为干旱而干涸,天上的云似乎因为战场的血腥味而变得昏暗。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无情。 “摇落前朝老,长怀鲁仲连。”最后两句诗中,作者通过回忆古人如鲁仲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阻止战争,以高尚道德风范感人的品质。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义士,他虽不能打仗,却能用高尚的道德风范感化他人,阻止战争。作者以此表明自己有如鲁仲连般的志向和决心,希望能用道德和智慧来化解战争的危机。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深渴望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也通过回忆古人如鲁仲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范和感化他人的决心。这种高尚的品质和决心,也是诗人希望人们都能拥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