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读书》
山为屏障草为裀,黄犊群中早奋身。 骨立诗书亦何有,不如参取坐忘人。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敬佩之情。
首句“山为屏障草为裀”,描绘了山中隐士的生活环境,以山为屏障,以草为床,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隐士生活的简朴。
“黄犊群中早奋身”,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隐士的成长经历,他在普通的牧童群中早早就开始奋发图强,表现出他的不凡志向和早熟智慧。
“骨立诗书亦何有”,这句诗表达了这位隐士对读书求学的态度,他认为读书求学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他更注重参禅悟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不如参取坐忘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隐士的敬佩之情,认为他参禅悟道,追求坐忘的人生境界,比读书求学更有意义。整首诗通过描绘这位隐士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一位山中隐士的敬佩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
创作背景
《病卧读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邹浩在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和身体状况有关。邹浩生活在北宋时期,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可能因病卧床,感到身心疲惫,而诗歌成为他表达内心情感和思考人生意义的方式。
在这首诗中,邹浩可能通过描绘病中读书的情境,展现了他面对困境的坚韧精神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同时,诗歌也可能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关于《病卧读书》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相关诗词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