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大尹廷衡》
鸡犬无譁四境同,桑麻百里长春风。 熙熙安养知谁力,父老相逢说鲁恭。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鸡犬无譁四境同》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首句“鸡犬无譁四境同”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鸡犬之声相闻,而互不干扰,形成一种和谐的共处氛围。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平静,仿佛置身其中,可以听到鸡鸣狗吠,却没有任何纷扰和喧嚣。
“桑麻百里长春风”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田园风光,郁郁葱葱的桑麻遍布田野,百里之内,春风吹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诗将乡村的田园景象与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美好的乡村画卷。
“熙熙安养知谁力”一句,诗人借用了孔子赞叹鲁国治理者孔鲤的典故,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赞赏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熙熙安养”也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居民安居乐业、和乐融融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父老相逢说鲁恭”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父老相逢、回忆往事、讲述故事的方式,展现了乡村居民对淳朴民风、和谐生活的赞美和怀念。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宁静和谐、田园风光、淳朴民风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诗中洋溢着对自然、和谐、淳朴的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
创作背景
《送叶大尹廷衡》是宋朝诗人卢茂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卢茂身处宋代,这是一个重视文化、士人阶层崛起的时代。同时,宋朝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叶大尹廷衡,可能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叶大尹廷衡可能是一位官员,因此诗中也可能涉及到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反思。
综上所述,《送叶大尹廷衡》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诗人的个人经历、宋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反思。
相关诗词
-
道人爱山出天姿,自谓计黠人嫌痴。
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
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
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
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
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
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
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
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
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
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
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徒倚供游嬉。
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
-
形如合皂对清江,吴汉神仙古道场。
玉像灵多民受赐,天书岁久墨犹香。
绛霞密锁灵仙馆,碧雾轻笼正一堂。
苍藓斓斑双鲤石,寒泉澄湛九龙塘。
著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
擣药鸟声喧夜榻,升天马迹印西冈。
葛憩源深生异草,凌云峰峻染瑶光。
丹井虽存人杳漠,松巢空见鹤飞翔。
屏妆水墨夸陶弼,门断尘埃忆孟昌。
风来松桧笙箫地,春入园林锦绣乡。
个中自少红尘到,闲里惟知白昼长。
景物敢吟成实录,愿凭贤宰一称扬。
-
政感丰年,天公不禁兴之酒。
金卮如斗。
满献君侯寿。
福禄川增,来处由宽厚。
从今后。
平登朝右。
官与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