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道中》
迢递经恒野,崎岖薄井陉。 晚风吹雨过,山色入云青。 车路愁方轨,旗亭可建瓴。 太行真地险,拟勒北山铭。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旅途的艰辛和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迢递经恒野,崎岖薄井陉”,描绘了诗人穿越起伏不平的恒野,行进在逼仄的井陉道上,极言旅途的崎岖和艰辛。通过这两个动词性强的词语,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身处的险峻环境和他的疲倦。“晚风吹雨过,山色入云青”则写出了雨后傍晚时分的山色,山色青翠,晚风轻拂,表现了自然的美景和旅途中的短暂休息。
颔联“车路愁方轨,旗亭可建瓴”是对旅途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对于车轮在石头路上的滚动感到忧愁,这种描述反映了旅途的艰难。而“旗亭”则可能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诗人借此表达了他的行进速度之快。这一联形象生动,描绘出了旅途中的各种艰辛和乐趣。
尾联“太行真地险,拟勒北山铭”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太行山确实地势险要,我打算像在北山刻铭一样,留下我对这里的感慨和赞美。这表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行进中的挑战的欣赏。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行进中的挑战的欣赏。诗人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他的情感,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
创作背景
《井陉道中》是明代文学家苏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井陉古道上的所见所感。井陉古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关隘和交通要道,连接着华北和中原地区。诗人通过描绘古道的险峻风光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古代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对历史的思考有关。苏祐在游历或途径井陉古道时,被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所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同时,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发的时期,诗人可能也借古讽今,通过描绘古道的沧桑历史,表达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忧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蚃蚃分阴阳,乾清已高发。
顺哉地漫衍,乃复有凌越。
于地起峰峦,如人有筋骨。
敷与意何休,敦圉势不杌。
靡始亦靡终,谁驱复谁拔。
敢言肘腋超,未信靴尖蹶。
正看如扆屏,侧睨像重褐。
山经漫连渠,禹贡只。
要是上界府,允为真人窟。
参差绿玉簪,窈窕青。
尧阶疋凤仪,汉野巨鳞崒。
密云暗西郊,万骑宿。
溃围虓阚降,赐胙诸侯谒。
掷盖稷门悬,分兵井陉。
开张华夷分,隐蔽星月汩。
颠林遭披翻,丑虏受。
-
桐花竹实几时生,桑野秋繭未定成。
肯信饥寒能累道,唯余寂寞许寻盟。
年颜已愧神仙事,江海难忘故旧情。
何日往来同井陉,清谈清坐到天明。
-
全闽形势数临汀,赣岭边疆似井陉。
江汇里渊锁地脉,山横华盖应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