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归护国寺》

喜陪人杰论三乘,岩室经年锁翠稜。
六代有师传法印,万缘无象监心灯。
赤城道远明霞画,瀑布声寒月照冰。
迹似孤云縻不得,清秋归兴杖蛮藤。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自然的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赏析: 第一句“喜陪人杰论三乘”,便让人看出,作者赞美的是人的英才,他在友人面前纵论佛学,当他的知音。“岩室经年锁翠稜”一句,进一步突出了友人“岩室清修”的景象。“锁”字,表现岩室幽静,人迹罕到,以至空锁翠竹,把静态描写得更为充分。 颔联二句“六代有师传法印,万缘无象监心灯”,对仗工整,造境清远。对前句“六代有师传法印”,历代相传的是佛法印记。“法印”二字,见佛经讲印可。在作者看来,友人便是他心中的法印。后句是说:心地清净,万缘自空。“万缘”与“一念”相对,在佛教看来,心是幻心,念是幻念,一念不生,则万缘俱空。作者进一步写友人内心光明,心地皎洁,“监心灯”三字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点。 颈联二句“赤城霞起明书画,瀑布月流照冰雪”,以比拟手法对仗工整地描写赤城(山名)的晚霞和飞瀑。前句写霞起,云蒸霞蔚,赤城生辉,如画如幻。后句写飞瀑流经处,月光如水,飞瀑如链,月照水寒,水珠点点似冰。“月流”化用《经》文“水常湿空性,及一切根芽”,瀑水不染污泥,“滴沥析英华”,“清泉石上流”带有水晶般的光洁。“瀑布声寒”四字既绘声又绘形给人以寒意深深的感觉。两句诗写景颇具层次:起处霞起时远望赤城如画;接着写近景飞瀑;最后以瀑布声响收束。 尾联“孤云縻不得,清秋归兴杖蛮藤”,以孤云情喻自己欲归不得的处境和心情。“縻不得”是说像被系住一样不能自由。“清秋归兴”写自己本想守志不仕,却受到外界的影响,随着秋天的归尽起了还乡的念头。脚下是朋友亲手编成的藤杖,不禁感慨万端。“归兴”并非即兴而去的意思。“杖蛮藤”一是表现自己的年龄已老,二是友情的深厚。 此诗通过岩室清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诗的意境空灵清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诗以写岩室清修为主,间以作者自己的情怀和对友人的赞叹融为一体。诗人抓住几个最能体现禅家意趣和自然界特征的事物加以点染:“岩室”是“锁翠棱”,“心灯”是“无象”,“明霞画”,“照冰雪”,“杖蛮藤”,都是借大自然的色彩和景物的风格写出清凉寂静的美感;而“法印”,“归兴”等则寄寓着佛家的意趣。全诗写得空灵清远,在介绍这些事物时又往往留有不尽之意。如“锁”字、“监”字、“明”字、“照”字等都是让读者去联想、去想象的。因此诗的意境便显得格外深远而空灵。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审美境界。 此诗的语言也颇具特色。如“锁”、“无象”、“明”、“照”、“孤云縻不得”等都十分凝炼而确切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而“万缘心空”,则又通俗而准确地概括了禅家所谓“万法皆空”的道理;再如“心灯”、“清秋归兴”等也都十分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本意。这些都有助于表达诗人对友人敬佩赞叹之情和对禅理的体悟。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同时也是一首优秀的佛家哲理诗。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创作背景
《送僧归护国寺》是宋代诗人张师德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人际交往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等方面有关。在宋代,佛教盛行,寺庙众多,僧侣也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张师德在送别一位僧侣回护国寺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敬仰。 通过诗歌的创作,张师德可能旨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佛教精神内核的体悟。这首诗也成为了佛教文化与诗歌艺术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证,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宋代佛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诗词关键字: 人杰 瀑布 不得
相关诗词
  • 1
    [宋]
    白道萦回彻上方,薰然风信满归航。
    五芝岩秀经行熟,千柰园深宴坐凉。
    吟久半轩移海日,定回诸壑散天香。
    忘年宝契由来厚,终谢繁缨捧钵囊。
  • 2
    [宋]
    曹溪有真嗣,是名大知识。
    得法三十年,堂堂坐岩石。
    忽徇云玺招,暂屈冥鸿翼。
    褰裳度王城,夙驾来军壁。
    陆泉正持戒,到溉方蔬食。
    晨炉薝蔔霏,夜榻氍毹积。
    金钵稻脂香,琼瓯茗花碧。
    高谈入幽固,默对探虚寂。
    学精西竺言,诗妙南朝格。
    与游欣雾润,鄙吝犹泉涤。
    遽忆五芝春,悠然理归策。
    伊予病且老,末景如驹隙。
    惭为中军帅,更玷台臣席。
    无功翊熙明,何力当优绩。
    莲社久栖心,华簪聊寄迹。
    愿辞食地封,永事弥天释。
  • 3
    [宋]
    高迹宁留得,禅心万法空。
    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
    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
张师德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