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饮雨花台赋得落叶》

登眺台千尺,论心酒一尊。
青霜侵树抄,丹叶舞江村。
逐浪同浮梗,随风欲断魂。
荣枯何足叹,此日幸归根。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登高远眺时的感受。首句“登眺台千尺”表明诗人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次句“论心酒一尊”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畅饮的欢乐之情。接下来的两句“青霜侵树抄,丹叶舞江村”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霜冻侵袭树木,红叶在江边飞舞,景色优美。 接下来两句“逐浪同浮梗,随风欲断魂”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这两句使用了比喻和象征,将自身比作随波逐流的浮梗,如同漂泊不定的人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最后两句“荣枯何足叹,此日幸归根”则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尽管人生荣枯无常,但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回归自己的根基,就能够安稳度过余生,无需过多忧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既有欢乐也有忧虑,但最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饮雨花台赋得落叶》是明朝诗人马如玉的一首佳作。其创作背景与雨花台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密切相关。雨花台,位于南京,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喜欢游览咏叹的地方,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意蕴。 马如玉在游览雨花台时,被秋天的落叶景象所触动,落叶飘零,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诗人借此景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创作出了这首《饮雨花台赋得落叶》。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明朝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命运多变。诗人的作品往往也寓含了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和忧虑。因此,《饮雨花台赋得落叶》也可能隐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某种寓言或讽喻。 综上所述,马如玉的《饮雨花台赋得落叶》是在游览南京雨花台时,被秋天的落叶景象所触动,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怀,创作而出。
诗词关键字: 归根 断魂
相关诗词
  • 1
    [清]
    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
    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 2
    [清]
    秋山无树故崚嶒,几度支筇未忍登。
    荒路行愁逢牧马,旧交老渐变高僧。
    钟楼自吼南朝寺,佛塔还燃半夜灯。
    莫向雨花台北望,寒云黯淡是钟陵。
  • 3
    [明]
    落叶山中寺,秋风江上台。
    凤城双阙迥,牛渚片帆来。
    繁吹暮仍急,清樽醉复开。
    东篱菊尚晚,留取尽余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