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铁笛行赠丁云屋》

斗牛之墟有伏龙,宝气夜起天为虹。
雷公往矣不再逢,潭底高卧吟秋风。
忽羞珠宫薄且阙,返形化作红炉雪。
背负七星雷吐舌,五色石堕天惊裂。
何人攜此过武亭,真仙东游弭节听。
知音千载空翠屏,猿啼鬼哭烟冥冥。
华表云深鹤一只,渺渺孤吟空八极。
左呼庐阜老仙客,右呼西风古禅伯。
江上暮云寒萧萧,梅花未动飘叶凋。
红尾凤凰飞翠霄,好去瑶台吹玉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和神话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场景,斗牛之墟有伏龙,宝气夜起天为虹。这里描绘了一条沉睡的龙,它在斗牛之墟隐藏着,宝气在夜晚升起,如同天上的彩虹。这样的描绘为整个诗歌定下了神秘而壮丽的基调。 接着,诗中描述了龙的变化过程,从潭底高卧吟秋风,到忽羞珠宫薄且阙,返形化作红炉雪。这里描绘了龙从深潭中醒来,逐渐变化的过程,从珠宫的薄雾到红炉的雪,形象生动。 然后,诗中描述了龙的强大力量,背负七星雷吐舌,五色石堕天惊裂。这里描绘了龙的威猛和力量,七星雷和五色石的描述更是增添了龙的神秘和威严。 然而,诗的最后几句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孤独。何人攜此过武亭,真仙东游弭节听,诗人表达了对龙的孤独和无助的同情。知音千载空翠屏,猿啼鬼哭烟冥冥,表达了龙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它所处的环境的荒凉和凄清。 整首诗充满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孤独和无助的深深同情。诗人通过描绘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神话的深深敬仰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神秘、力量和情感的诗,它以龙的形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神话的深深敬仰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诗词关键字: 八极 暮云 瑶台
相关诗词
  • 1
    [唐]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
    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
    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
    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
    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
    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
    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
    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
    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
  • 2
    [宋]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
    柏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
    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
    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
    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
  • 3
    [宋]
    秦望奇峰北,天章野寺东。
    石桥跨惊濑,云屋丽层穹。
    片段磨礲密,高低结构雄。
    盘基深凿岸,飞势耸凌空。
    回却熙蒸日,虚含自远风。
    谿山形胜聚,山川往来通。
    竹影摇轩外,松声逼坐中。
    孤烟惹樵叟,轻浪溅渔翁。
    气象清无比,登临杳莫穷。
    直须图画看,安得入神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