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越城谣》

越州城,城何高,四十五里之周遭。
洼地填为基,陂陀凿成壕。
白昼鞭笞夜击櫜,石民之骨灰民膏,越城虽高越民劳。
越民劳未已,我田未耕又科米。
忙忙筑城归种禾,又恐无米供官科。
禾苗未青得秋雨,城吏打门夜如虎。
为言雨后新城摧,要我荷锸城上来。
城泥不干不敢回,又恐夜半闻春雷。
城头一雨城一动,越民登城向天恸。
民心似与雨有仇,天意实谓城无用。
当年当年天下平,天下无贼越无城,乃知在德不在兵。
愿无修城愿修德,使民复睹无城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越州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越州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先,诗中描述了越州城的规模之大,四周环绕着四十五里的周遭,城高且壕深。这样的描述展示了越州城的防御力量,但也暗示了这座城池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接着,诗中描绘了越州人民在城防建设中的辛勤劳动和承受的痛苦。他们白天辛勤工作,夜晚还要保卫城池,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然而,城防建设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随后,诗中描绘了越州人民在战乱中的困境。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劳动,还要面对官府的苛捐杂税和无理取闹。在秋雨之后,城中的百姓更是遭受了城吏的骚扰和欺压。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城防建设的反思。他认为战争和城防建设并不能解决人民的问题,真正的解决方法在于德政。他希望越州能够重视德政,让人民重新看到没有城防的日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越州城的景象和越州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对战争和城防建设的反思和对德政的追求。它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越城谣》是明朝文学家程国儒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状况密切相关。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程国儒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官员,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他通过创作《越城谣》,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在《越城谣》中,程国儒以越城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市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他也借助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愤懑,表达了对社会改革的期望。 综上所述,《越城谣》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程国儒为了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而创作的。
诗词关键字: 禾苗 鞭笞 筑城
相关诗词
  • 1
    [唐]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
    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
  • 2
    [明]
    六出飘来万户粘,越王台上舞纤纤。
    粉痕冷浸鸳鸯瓦,玉屑晴穿翡翠帘。
    到处楼台堆白璧,几时村店辨青帘。
    山阴满路春明柳,无数飞花一夕添。
  • 3
    [宋]
    扰扰红巾起草间,旧游何地不凋残。
    归囊薄有桃花米,行路如经竹节滩。
    战马东来横杀气,扁舟北去解忧端。
    曲肱便结须臾梦,柳暗黟川把钓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