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饮马长城窟》

饮马长城窟,下见征人骨。
长城窟虽深,见骨不见心。
谁知征人心,怨杀秦至今。
北边风打山,草地荒漫漫。
五月方见青,七月霜便寒。
古来无井饮,赍带粮尽乾。
自从征人掘此窟,戍马饮之如飞翰。
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关。
秦皇极是无道理,长城万里谁能比。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饮马长城窟”为题,通过描绘诗人所见的长城内外艰苦环境和征人悲惨的生活,表达了对秦始皇暴政的强烈谴责和对征战生涯的深切同情。 首句“下见征人骨”以沉重的笔触揭示出诗的主题,描绘诗人亲眼所见长城下的累累白骨,场景惨烈,令人心痛。第二句“长城窟虽深”进一步描绘长城的艰险,然而接下来“见骨不见心”的诗句令人感到困惑,这似乎暗示了长城的修筑给征人带来的只是肉体的摧残,而精神的痛苦却无处可见。 接下来几行诗对征人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描绘。“谁知征人心,怨杀秦至今”直接表达了对秦始皇暴政的谴责,征人的怨恨至今仍在延续。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面对着北风的肆虐、荒芜的草地和寒冷的气候。这种生活让人感到无奈和无助,五月青草方生,七月霜降便寒,更显出生活的艰辛。 诗中描述了征人掘取长城窟的水源以维持生命,他们为了戍守边疆而不得不忍受这种艰苦的生活。然而,诗人并没有将矛头指向戍守边疆的将士们,而是将谴责的矛头指向了秦始皇的暴政,认为长城的修筑只是为了满足秦皇的无理要求。 整首诗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长城内外艰苦的环境和征人悲惨的生活,表达了对秦始皇暴政的谴责和对征战生涯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无奈,让读者深感同情和感慨。诗中的“秦皇极是无道理,长城万里谁能比”一句,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秦始皇的无道,谴责他的行为无法与任何人相比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城内外艰苦环境和征人悲惨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秦始皇暴政的强烈谴责和对征战生涯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以深沉、悲怆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无奈,令人感慨万千。
创作背景
**《饮马长城窟》的创作背景与古代的征役和战争有关**。在古代,中国征役频繁,许多男性被征召去参与战争或服劳役,留下了家中的妻子独自守候。这些妇女思念远征的丈夫,表达了她们的悲伤和期盼。诗歌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通过女性的视角描绘出思念之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生活的苦难。
上一首
《演雅》
诗词关键字: 从征 能比 草地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3
    [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