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多福院分翠轩》
平生但爱山中寺,此日来看竹外山。 心境顿开清净想,客尘无复更相关。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闲适和静谧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寺观看竹外山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平生但爱山中寺”,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寺的热爱,这不仅是因为山中寺的存在,更是因为它带给人的那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感觉。诗人平生所爱,不仅仅是因为山中寺的美景,更是因为它所象征的清净和超脱。
“此日来看竹外山”一句,描绘了诗人今日的行动,即到竹外山来观赏风景。这里,“竹外山”既象征着山寺周围的环境,也象征着山外的世界。诗人从山寺走出,步入山外,感受山外的世界,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和探索。
“心境顿开清净想”,这是诗人观赏竹外山后的内心感受。他感到心境豁然开朗,心中充满了清净之想。这种清净之想,源于他对山水的热爱,也源于他对尘世的厌倦。他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客尘无复更相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另一个内心感受,即他不再被尘世中的烦恼和忧虑所困扰。客尘,在这里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困扰。诗人通过观赏竹外山,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也摆脱了外界的干扰和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对清净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的厌倦。它是一种人生的反思和探索,也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
创作背景
《题多福院分翠轩》是宋朝诗人郭三益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多福院分翠轩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有关。多福院分翠轩可能是一个寺院或者园林中的一处景致,景色优美,寂静祥和。郭三益在游览这个地方时,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在诗中,郭三益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多福院分翠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可能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背景信息,建议查阅与诗歌相关的文献资料。
相关诗词
-
于昭明堂。
明堂孔阳。
圣皇宗祀。
穆穆煌煌。
上帝宴飨。
五位时序。
谁其配之。
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
各以其职。
猗欤缉熙。
允怀多福。
-
薰风吹动满池莲。
晓云楼阁鲜。
绣阁华堂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奉觥船。
祝芳筵。
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
得过且过,多福何如少遭祸。
纥干山头冻羽干,真信凤凰不如我。
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