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阁(在碧鸡山下)》
碧鸡飞去已千秋,闻说梁王曾此游。 洞口仙桃迎凤辇,岩前官柳系龙舟。 青山有恨人何在,白日无情水自流。 岂识当时歌舞地,寒烟漠漠锁荒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昆明西郊碧鸡县凤凰山一带的风景的描绘,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
首先,诗中提到了梁王曾在此游玩的传说,以及凤凰山洞口仙桃和岩前官柳的描绘,这些都是对当地风光的赞美。然而,诗中又通过“青山有恨人何在”和“白日无情水自流”的描述,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青山有情,但人已不在;白日无情,但时间仍在流逝。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岂识当时歌舞地,寒烟漠漠锁荒丘”,诗人用“岂识”二字,表达了对历史遗忘的遗憾。曾经繁华的歌舞之地,如今已被寒烟笼罩,变成了一片荒芜。这既是对历史的哀叹,也是对未来的警醒。
整首诗以一种沉静、内敛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读来让人深感历史沧桑和人世无情。
|
创作背景
**《梁王阁(在碧鸡山下)》的创作背景与云南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以及明代的社会环境有关**。具体背景如下:
1. 历史文化背景:梁王阁是云南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在明朝时期,云南是梁王的封地。梁王在当地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发展文化,修建了许多楼阁,其中之一便是梁王阁。
2. 地理特色背景:梁王阁位于碧鸡山下,碧鸡山是云南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地理环境独特,自然风光秀丽。这样的地理背景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社会环境背景:明代虽然统一了全国,但边疆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机先作为明朝的官员,在云南任职,对当地的社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种社会环境对诗歌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梁王阁(在碧鸡山下)》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历史、地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机先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云南历史文化的赞美,以及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感悟。
相关诗词
-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
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
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
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
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