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夜声吹笛是谁家,独倚高楼月欲斜。 塞上春情无赖甚,那堪又听《落梅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笛声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边塞春情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塞外生活的无奈之情。
首句“夜声吹笛是谁家”,直接点明诗人夜中听笛的情景,同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进一步进入诗中情境。
第二句“独倚高楼月欲斜”,诗人借景衬情,通过高楼独倚和月斜之景,进一步渲染了寂静、孤寂的氛围,将读者的思绪引入更深的层次。诗人似乎在暗示,这笛声不仅仅触动了他的内心,更触动了他在异乡独居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第三句“塞上春情无赖甚”,诗人直抒胸臆,点明自己怀念塞上春情的心境。这里的“无赖甚”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表明诗人对塞上春情的怀念无法抑制。
最后一句“那堪又听《落梅花》”,诗人再次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笛声《落梅花》凄清幽怨,正符合诗人的心境。同时,“又”字表明诗人不止一次地被笛声触动,这也暗示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并不如意,使得他更加怀念故乡和亲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夜中笛声和诗人独倚高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塞外生活的无奈之情。诗中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
创作背景
《闻笛》是明朝诗人机先所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动荡: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这样的社会背景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2. 个人经历:机先本人可能经历过一些悲欢离合、人生起伏,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3. 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笛诗传统,笛声往往被用来表达思念、哀怨、离别等情感。机先的《闻笛》可能受到了这一文学传统的影响,通过笛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闻笛》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了社会动荡、个人经历和文学传统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
故人随化往,倏忽今六霜。
及我就拘限,清风留此堂。
松竹逾映蔚,芝兰自销亡。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炯如冰玉姿,粲若鸾凤章。
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
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黄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
岂必限宿草,含凄洒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