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和朱秦仲》
吴娃荡兰桨,采莲戏绿波。 苦心留翠房,低头避高荷。 采莲不得藕,刺伤将奈何。 凉风动影扇,因之发阳阿。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展现了采莲女在湖中嬉戏的场景。
首句“吴娃荡兰桨,采莲戏绿波”,描绘了采莲女荡着兰桨在吴娃荡嬉戏,轻盈的身姿在碧绿的湖面上泛起阵阵波纹,展现出一幅优美的采莲图。
“苦心留翠房,低头避高荷”描绘了采莲女留心寻找成熟的莲蓬,小心翼翼地低下头避开高高的荷叶,形象地表现出她们采莲的细致和小心。
“采莲不得藕,刺伤将奈何”一句,描绘了采莲女在采莲过程中没有找到藕而感到失望和无奈,形象地表现出她们采莲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两句“凉风动影扇,因之发阳阿”,描绘了凉风吹动荷叶的影子,让她们想起歌曲《阳阿》,形象地表现出她们对生活的感慨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采莲女的生动描绘,表现了她们的细致、小心、哀愁和对生活的感慨,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内涵的诗歌。
|
创作背景
《采莲曲和朱秦仲》是明代诗人张宣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采莲少女的劳动场景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明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这为人们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江南地区水网密布,莲花盛开,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 文学传统:采莲题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诗人都曾以此为题进行创作。张宣的《采莲曲和朱秦仲》也是在这一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写成的。
3. 个人经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会对创作产生影响。虽然具体创作背景无从考证,但可以想象,张宣在创作过程中可能融入了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情感。
综上所述,《采莲曲和朱秦仲》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环境、文学传统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