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维扬即事》

茅屋芦门前市坊,居民无事亦军装。
愁来莫上城头望,西北浮云接太阳。
作品赏析
这首诗《茅屋芦门前市坊,居民无事亦军装。愁来莫上城头望,西北浮云接太阳》是描绘了一种战乱时期的生活景象,通过对茅屋、市坊、居民、浮云和太阳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茅屋芦门前市坊,居民无事亦军装”,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用“茅屋”和“芦门”这样的简陋建筑作为背景,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之艰苦。而“前市坊”则表明这个地方是一个繁忙的商业区,但在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人们虽然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们仍然穿着军装,这表明他们已经进入了备战状态,随时准备应对战争的威胁。 第二句“愁来莫上城头望,西北浮云接太阳”,诗人用“愁来”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的感受,并提醒人们不要登上城头远望。因为“西北浮云接太阳”,这里的天色已经变得异常阴沉,预示着战争的威胁即将来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注。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诗词关键字: 茅屋 军装 浮云
相关诗词
  • 1
    [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2
    [宋]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3
    [明]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