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浯溪观中兴磨崖因成一绝》

元颜文字照浯溪,神物於今长护持。
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元颜文字照浯溪”,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浯溪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神物於今长护持”直接点明浯溪的神异之处,这里的“神物”并非指具体的神祇,而是用来形容浯溪的神秘和灵异,仿佛有一种神力在保护着它。这种描述方式为下文的解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这两句则是对浯溪的历史遗迹进行了赞美。作者指出,浯溪的崖壁上还有一些可以磨去的地方,这说明这里曾经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痕迹,其中包括中兴第二碑的刻字。这里的“中兴”指的是唐朝的中兴时期,当时唐朝经历了多次危机,但最终得以复兴,因此被称为中兴。而“第二碑”则可能是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碑文。 整首诗通过对浯溪的神异、历史遗迹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因为历史的痕迹终究会被时间磨灭,而浯溪这样的自然景观也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歌,通过对浯溪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过浯溪观中兴磨崖因成一绝》是宋代诗人李若虚在观看《大唐中兴颂》摩崖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安史之乱以及宋代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诗人通过观摩崖碑刻,回顾了唐代中兴的历史,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怀抱与志向。
诗词关键字: 护持 神物 尚有
相关诗词
  • 1
    [明]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清山”一作“青山”)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 2
    [宋]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
    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
    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
    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
    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诉。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
    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 3
    [宋]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
    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
    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
    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
    旌旗蔽满寒空。
    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
    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
    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